【证券日报】
年内“重组退”公司达14家 专家建议发展专业并购基金
“重组退市能够化解存量上市公司风险,不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也有利于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进行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和延伸,最终通过市场化出清,推动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资本市场来说,重组退市有助于进一步畅通上市公司的退市渠道;其次,重组退市也有利于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为构建有效的市场机制起到了有力支撑。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通过并购重组实现退出,也可以为重组上市的公司增加融资规模,提高质量。
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发力 资本市场将成“最强后援”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高力国际华北区咨询服务部高级董事付茂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摊大饼、上增量,而是高质量、集约化、分工协作发展。总的来说,新型城镇化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市场机遇,特别是在基础设施、科技服务、管理协同、项目发展、市场拓展等方面。而这都需要资本市场给予全面支持。
掘金10万亿元级蓝海市场 头部房企加速布局TOD赛道
中国轨道交通的蓬勃发展,正在推动TOD成为一片巨大的蓝海,并吸引越来越多房企入局,将之作为掘金房地产存量市场的重要抓手。所谓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即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社区开发模式,其典型形态为“轨道交通+物业”,通过对轨道交通车辆段、站点及沿线地上土地和地下空间的集约化利用,在5分钟-10分钟步行半径内建立服务中心或者城市广场等,满足人群居住、购物、娱乐等多种需求。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6736.2公里,在建线路6902公里,实施建设规划线路总长7339.4公里。据招商证券初步测算,2020年-2025年我国“新基建”建设涉及的七大产业领域中,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领域的总投资规模最大,投资规模预计达34400万亿元。
【证券时报】
打新收益分化加剧 年内27只新股首日开板
12月22日,早盘开盘后几分钟,主板上市的新股森林包装就快速打开了涨停板,直到尾盘才再度被拉升封涨停,最终收报27.32元,上市首日涨幅44%。
森林包装并不是今年第一只上市首日就开板的非注册制新股。证券时报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截至12月22日,在年内181只非注册制新股中,共有27股上市首日即开板。比如12月18日上市的同兴环保、12月8日上市的联泓新科以及12月4日上市的友发集团和兆威机电。
注册制护航 硬科技投资将迎来黄金时代
一笔约20年前对海康威视的天使投资,如今已带来超过2万倍(中途有减持粗略估算)回报,海康威视副董事长龚虹嘉由此成为中国创投圈的传奇人物之一。这一案例在全球范围看也足够成功。今年,一向低调的龚虹嘉,比以往都更为活跃。他在各种创投论坛的场合出现,逐渐走到大众和媒体面前。
近期,龚虹嘉以嘉道资本创始人的身份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他表示,海康威视已不再是过去以传统安防为主,而是已发展成为一家以人工智能为主业的公司。他也看好硬科技企业前景,尤其是国产替代的高潮。他预言,包括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注册制如果能够持续发力,硬科技投资将会迎来黄金时代。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在各个层面各个行业的企业,将涌现出一批技术创新的发明者、推动者和产业化的转化者。此外,龚虹嘉还把更多精力放在以健康生活方式为主的投资领域上。
机构看好大宗商品后续行情 北上资金增持相关题材股
昨日午后,纽约原油、布伦特原油价格跳水,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跌超2.7%,跌破50美元/桶。除原油外,煤炭、燃油、沪铅、沪镍、沪铝、白银等多种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较大跌幅。
受此影响,A股周期类板块如煤炭、有色、化工、石油等相继回落。煤炭指数昨日下跌5.35%,恒源煤电跌停,露天煤业、开滦股份、盘江股份、山西焦煤跌超7%。
【上海证券报】
行情打了个趔趄 “酒劲”依然不减
周二,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沪指再度失守3400点关口。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356.78点,跌1.86%;深证成指报13882.30点,跌1.79%;创业板指报2811.75点,跌2.45%。沪深两市合计成交9576亿元,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35.86亿元。
盘面上,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降温”影响,煤炭、有色板块大幅回调。煤炭股中,恒源煤电跌停,露天煤业、大同煤业等跟跌。汽车、非银金融等板块表现也相对低迷。
国家制造业基金“领跑”基础制造装备投资
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下称“国家制造业基金”)又出手了,这次是斥资5亿元对创世纪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创世纪机械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创世纪”)增资。
有接近国家制造业基金的人士表示,国家制造业基金此番增资深圳创世纪的关键词是“机床”,意味着其将以机床为代表的基础制造装备纳入了投资视野。从其惯用的“投大项目”“产业链布局”角度看,国家制造业基金有望推动机床产业链上下游协调投资,进而带动资本市场对机床领域的关注,吸引社会资本持续流入,从而促进机床行业加速发展。
分拆上市岁末加速 科创资产最受青睐
12月22日晚间,奥佳华公告称,拟将控股子公司呼博仕分拆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期已有大华股份、浙数文化、中牧股份等多家A股公司发布分拆旗下公司独立上市的公告。此外,中集集团、天能动力、丘钛科技等港股公司也有意将旗下公司推至A股独立上市。
“自去年12月分拆上市制度落地后,上市公司分拆案例频频出现。今年9月,辽宁成大分拆子公司成大生物IPO过会,更是激发了市场热情。”有投行人士告诉记者。
【中国证券报】
资本补充债发行逾万亿 银行再添“补血”新途径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债券今年以来的发行规模逾1.2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且连续两年超过万亿元水平。同时,今年永续债发行主体更加多元,从城商行、农商行扩容至民营银行。
分析人士指出,商业银行今年以来的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补充资本很有必要。除了资本补充债券,银行还利用增发、配股、首次公开募股(IPO)以及可转债等方式补充资本。此外,2000亿元用于支持化解地方中小银行风险的专项债券正逐步落地。
中小房企业绩堪忧 龙头房企大概率完成销售目标
数据显示,截至12月22日,A股12家上市房企披露2020年全年业绩预告,4家预喜。已发布业绩预告的上市房企业绩分化较为明显。部分中小房企受疫情、变更会计计量方式、融资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业绩出现较大的不确定性。相比之下,大中型房企凭借规模优势,结转项目较多,盈利能力较好。
天房发展预计2020年全年业绩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公司指出,2020年受疫情影响,公司生产经营放缓,项目的开工、施工,特别是销售情况不及预期;同时,金融政策收紧导致房地产行业竞争加剧,市场需求及行业格局被头部企业重构,中小型、地域型房企生存环境恶化;此外,疫情及金融政策等因素致使公司项目所在地区商业、住宅产品平均成交价格亦处于下降趋势。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预测,公司2020年度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存在大幅下降或亏损的可能。
铁矿石“涨声连连” 钢铁业突围在路上
十六年前,进口铁矿石价格年内一度上涨71.5%。十六年后的今天,这一势头意欲卷土重来。高高在上的进口矿价让我国钢铁企业承受成本上涨的巨大压力,其背后除了供需变化因素外,更反映出我国钢铁企业面临境外上游高度集中、境外指数决定价格的双重压力。
对此,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钢铁行业应着眼大局、形成合力,利用市场化手段工具调节不平衡的供需关系,改善风险管理。一方面,加大对国产矿、废钢的支持和使用力度,探索进口更多非主流矿,严格控制钢铁产能增长、维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另一方面,做好风险管理的应对和准备,正视和用好国内衍生工具,借助国内衍生市场的“主场优势”提高行业避险能力和定价影响力,从境外供给垄断、普氏定价垄断的格局中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