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将正式生效,这也被农产品物产丰富的法国视为平衡对华贸易逆差的重要契机。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全年,法国是我国在欧盟(除英国外)内部第三大贸易伙伴,居于德国、荷兰之后,不过中法经贸总额仅为中德经贸总额的三分之一。
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法国对华贸易逆差为117.9亿美元,占法国全年对外贸易逆差的近四分之一。历任法国总统都将中法贸易平衡作为一项重要目标。而为改善上述状况,法国一直致力于开发农业中的对华新经贸领域。
法国此番能否如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杨成玉助理研究员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今年年初以来,中法两国元首已通了数次电话,与其他国别元首相比,中法两国元首互动频繁,可见两国关系重要性。法国是我国在欧盟真诚对话的伙伴,有望助力我国应对国际局势。《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即将落地,有助于促进两国农产品贸易。
法国农产品对华出口份额逐年下降
法国不仅是欧盟境内的农业大国,还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和农业食品出口国,其红酒、奶酪等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享誉全球。
从对外贸易角度来看,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农业食品加工业是法国外贸出口获取顺差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农副产品出口居全球第一,占全球市场的11%。
近年来,法国农业和农产食品占法国对华出口产品份额比重有所下降,现已降至约12%。相较来看,航空航天、奢侈品领域产品分别占法国对华出口份额的40%和20%,且在稳步上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从绝对值来看,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法国对华农产品(含食品)出口总额正在上升。2018年,法国对华出口农产品(含食品)出口总额为28.6亿美元,是2007年的5.5倍。自2010年后,法国对华农产品出口总额激增。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钟钰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产品贸易占比较低的原因在于:首先,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提高,恩格尔系数下降,农产品占经济和贸易的比重减小。
钟钰称,其次,与大豆、小麦、玉米等农产品大宗商品相比,红酒、奶酪等细分品类在农产品贸易中占比较小,不太可能对整个市场带来太大影响。
在此背景下,《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被视为将提振中法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协定。该协定最重要的原则在于强调产品的“原产地”,保护了与原产地息息相关的产品品牌。
该协定包括十四条和七个附录,附录共纳入双方各275个地理标志产品,不仅涉及酒类、茶叶、农产品、食品等,还涉及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宣纸、蜀锦等中国特色地理标志产品。
杨成玉认为,之所以该协定可以最终施行,从法国的角度来看,法国看中了中国的市场潜力,该协定有利于法国具有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从我国的角度来看,该协定有助于我国农产品进入欧洲市场、被全球接受,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一些具有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并没有得到充分认可。
杨成玉认为,《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有可能改善中国消费者对法国农产品的认可度,法国有望增加对华农产品出口。在该协定中,法国优势的农产品纳入占比较重、收益较多。从我国政策来看,我国也在进一步扩大开放力度及市场规模,这都是利好因素。
能否破解贸易逆差难题?
进入新千年后,中法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法国国家统计局曾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法国对于已转移到中国组装的电子器材产品的进口在迅猛增长,而法国对华的主要出口产品则过于依靠航空航天产品。
杨成玉表示,这与法国的产业结构有关,高科技和农产品分别是法国两大优势产品品类。与德国相比,汽车和机械产品是德国对华出口中重要的产品品类。法国对华出口产品在上述领域占比较低,决定了中法贸易结构现状。
在杨成玉看来,如果《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可以提振中法农产品贸易关系,则有望扩大法国对华产品出口的多样性,进而改善贸易结构的问题。“但是,能否有实质性突破,进而平衡贸易逆差,尚有待观察。”他称。
在钟钰看来,对于法国红酒、奶酪等产品而言,如果上述农产品想要在中国市场有进一步发展,首先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市场规则。在我国农产品消费领域,细分市场程度仍待完善。其次,还需要进一步培育高端消费者市场。大多消费者尚未有消费红酒、奶酪的习惯,消费者更多关注的是粮食、猪肉等农产品价格。
不过,钟钰称,中国的中产阶层正在壮大,到2035年中国成为中等发达国家时,这一群体规模可观。法国高端农产品企业目前布局中国市场,或在未来收益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