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正
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已经突破200家。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自今年首家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成功IPO以来,已有16家未盈利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
君创基金投资总监商维岭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创板对登陆企业的定位以“硬科技”为主,这些带有“硬科技”属性的企业,大多属于新兴战略方向,同时也符合国家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的要求。
“目前,属于新兴战略方向的行业在我国大多处于早期培育阶段,企业处于未盈利状态也属正常。所以,未盈利企业进入科创板,也是我国资本市场响应国家加大直接融资力度的政策号召,充分发挥投融资双重属性的重要举措。”商维岭说。
私募排排网未来星基金经理胡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长远来看,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非常高的投资价值,由于这些企业的研发投入非常大,资金周期长,所以更需要资本市场的扶持。资本市场作为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直接助力之一,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利于科技企业成长。
《证券日报》记者在梳理数据时注意到,将上述未盈利企业按所属行业(证监会行业分类,下同)区分,医药制造业企业数量最多,有7家。
对此,商维岭认为,相比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医药产业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从最初的研发到最终的商业化,需要更多的成本和研发投入以及更长的时间周期。通过IPO可以有效帮助具备强研发能力但自身资本属性较弱的医药企业,借助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增加增厚资本金,弥补企业研发资金短缺的掣肘。
“医药行业普遍存在三个10的特征,即品种研发投入10亿元以上、研发周期超过10年、产品成功率10%,在我国推进惠及民生、科技创新、医药体制改革等方面多策并举的大背景下,未盈利医药企业通过科创板上市融资,一定程度上也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商维岭说。
虽然上述16家企业以未盈利的身份登陆了科创板,但是丝毫不影响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投资前景的看好。
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截至12月11日,上述16只个股当中,有10只在半年内获得过机构投资者给予的买入评级,其中,按评级买入的机构投资者数量来看,齐安信-U和中芯国际-U分别被14家和12家机构投资者给予了买入评级。
对此,商维岭认为,投资者应静下心来,深度理解企业经营的本质,深度研究、寻找差异化价值,关注行业规模、竞争格局、企业成长性等等,重点寻找未来成长性相对比较突出,行业格局又比较清晰,自身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从中找出可以进行早期的赛道式布局的投资标的。
胡泊表示,作为机构投资者,对科创板企业持乐观态度,也非常愿意选择优秀的科技企业进行投资,并伴随这些企业成长。
“在分析判断科创板企业的投资价值时,简单的依赖传统的PE、PB估值体现来进行估值的办法往往并不适用,这也对投资者在专业领域的专业投研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胡泊说。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