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萌芽到快速增长,从粗放式增长到合规发展,从国内经营到走向国际化,中国券商的发展历程恰如多面镜,折射出中国资本市场30年所经历的成长与蜕变。
细数来时路,每家公司都有时代的烙印,发端于资本市场萌芽,磨砺于资本市场阵痛,成长于资本市场深改,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迈进而立之年,130多家券商也以全新的风貌构成了中国投行的群像。
有一批券商已经成立30周年,他们身上的特色展现资本市场曲折发展的全阶段。我们选取了三家公司作为样本:
一家是具有先发优势,历经两次合并,在合规风控中蜕变的老牌券商;
一家是连续13年保持AA行业评级,不断创新精进的全业务综合券商;
一家是服务实体经济、链接投融资两端、优化资源配置的中国投行代表。
感受这些公司的发展历程,无不与资本市场共生共荣,我们有理由相信,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将为行业拓宽前景,带来新的广度和深度!
⊙记者刘艺文卢丹徐蔚○编辑朱茵马婧妤
申万宏源:
新中国第一家证券营业部在这里诞生
三十年光阴波澜壮阔,几代证券人乘风破浪。作为行业开拓者的申万宏源,创造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从它出现伊始,就在风起云涌的资本市场大舞台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中国资本市场30年发展变迁的缩影。
今天的申万宏源是由原申银和万国两家于1996年合并,再于2015年与宏源合并而成。追溯它的前世今生,就不难理解它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厚渊源。
上海申银证券公司的前身是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信托投资公司下属的几家证券业务部,其中最有名的是静安证券营业部。1986年9月26日,静安证券营业部正式开业,开创了新中国股票交易的先河。
早在1984年,“飞乐音响”就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第一只股票。然而轰轰烈烈的发行后,股票却没有买卖的地方,无法流通。工行上海市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部经理黄贵显、副经理胡瑞荃成为第一家证券营业部诞生背后的关键人物。
1985年,黄贵显、胡瑞荃向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融管理处打报告申请开放股票市场。第一个报告送上去很长时间,如石沉大海。第二个报告又送上去,仍不见音信。
1986年8月中旬,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机。当时上海市召开市里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胡瑞荃作了发言汇报。他汇报的内容主要有:“股票发行给企业带来好处”;“光有一级市场不行,一定要有二级市场”;“股票的生命在于流通,不流通就会丧失生命力”;“买卖股票利大于弊”等。
没过两天,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就把静安信托投资公司申请设立股票交易柜台的报告批转下发——“同意”。就这样,全国第一个股票交易场所落地了。在那里,培训了国内第一批证券从业人员,编制了第一个国内证券业务核算办法,推出了上海第一批上市公司,编制了中国第一个股票指数……
静安营业部发展红红火火的同时,国内并没有专业的证券公司,在证券业恢复和起步阶段唱主角的还是信托投资公司。1988年,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出资设立了一家证券公司。当时的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龚浩成为这家证券公司起名为“上海申银证券公司”,意思是“上海的银行办的证券公司”,这就是老申银。同一时期,上海还成立了万国证券和海通证券。
30年后的今天,静安营业部早已不见踪影,只剩下一块“新中国第一家证券营业部旧址”的纪念碑矗立在南京西路1806号,上面写着:“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次股票交易在这里诞生。”
合规风控为底色
业务焕发新活力
资本市场栉风沐雨走过30年,一些券商彻底告别了历史舞台,一些券商被吸收合并,还有一些券商将稳健视作基业长青的基础。在证券这个高风险行业中,对风险的敬畏程度以及对合规管理的重视程度,左右着企业的未来。而这已经刻入申万宏源的发展基因中。
来自银行的初始领导人班底,铸就了申银稳健的风格。申银最早的总经理阚治东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申银的相当一批人,包括我自己都是来自银行系统,相对来说,银行的风格就是比较稳健,从安全角度考虑得多。”
合规、稳健的风格一直保持到现在,也成为申万宏源的特色。申万宏源总经理杨玉成表示,公司始终树立“依法合规、稳中求进”的经营理念,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并将合规风控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牢固树立“合规风控创造价值”的理念。
老申银在多次合并重组后焕发新生,成为今天的申万宏源。从最初的一个小营业网点,发展至现在的全业务链条,并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值得欣喜的是,今天的申万宏源在各项业务中又体现出新活力:申万宏源这两年保持了稳健、良好的发展势头。营业收入连续2年排名行业第五,净利润连续3年排名行业第七。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申万宏源以86.23亿元的营收位居行业前五,以48.32亿元的净利润跃居行业第二,成为大型券商中发展势头最猛的券商之一。
2020年是申万宏源重组5周年,公司以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姿态,新获两项重要业务资格并正式开展业务。今年以来,申万宏源获中国证监会批准试点开展跨境业务,并成功发行挂钩境外目标收益凭证,标志着跨境业务正式破冰。此外,公司新获基金投资顾问试点资格。该业务于9月正式起航,标志着申万宏源财富管理转型加速升级。
历经股市起伏波折,仍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申万宏源见证了证券市场披荆斩棘的过去,更彰显着中国券商宏图徐进的未来。
国泰君安:
稳居券业第一梯队改革创新再出发
国泰君安前身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末的首次证券行业合并浪潮。1999年8月18日,国泰证券和君安证券正式合并,成立国泰君安,成为当时国内注册资金最大的证券公司。此后,国泰君安把握住了历史变革中孕育的机会,奠定了龙头券商的行业地位。
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已属不易,但国泰君安不安于现状,依然坚持改革创新再出发。国泰君安董事长贺青表示:“今天的国泰君安依然是一家创业公司,依然要保持热火朝天、只争朝夕的创业氛围,依然要点燃灯火通明、挑灯夜战的创业之光,依然要追寻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创业足迹,在真抓实干中争当经济动能转换的助力者、资本市场发展的稳定器、行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居民财富管理的主力军,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向着打造本土全面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金融服务商的目标再出发。”
业绩是衡量证券公司经营成果的标尺,国泰君安的年度答卷一直可圈可点。从2019年年度报告向前推移,国泰君安营业收入连续9年位居行业前三名;至2018年,国泰君安证券净利润连续12年位居行业前三。
唯有改革,方能进步。2003年后,国泰君安进行了架构、流程、制度等系列改革,率先实现集中管理,显露出整体优势。2010年,万建华出任国泰君安董事长,大刀阔斧地推动内部组织结构的市场化重组,以全面市场化改革应对市场冲击。2015年,杨德红出任国泰君安新一任董事长,带领国泰君安完成了A+H股的上市。2019年9月,国泰君安迎来新一任掌门人贺青,他带领国泰君安不断以改革激发内生动力,探索金融国企的“最优解”。
贺青介绍,国泰君安最新出炉了“三个三年三步走”的路径构想。第一个三年(2020—2022年),重在打基础、补短板,公司既补业务短板,也补管理短板,形成一整套科学完备、运行高效、集约专业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巩固国内头部券商的市场地位。第二个三年(2023—2025年),重在提能力、强长项,公司核心能力得以进一步增强,主要业务指标在行业内排名“数一数二”,科技驱动战略发挥显著优势,真正实现“本土全面领先”。第三个三年(2026—2028年),重在综合化、国际化,公司深耕本土,布局亚太,覆盖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打造与中国综合国力和经济金融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成为“受人尊敬、全面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投资银行”。
作为见证过国泰证券和君安证券合并的券业老兵,国泰君安总裁王松表示:“国泰君安历经21年风风雨雨,没有犯颠覆性的错误,目前已连续13年保持AA评级,是行业内唯一一家连续这么多年保持最高评级的券商,这表明合规意识已深深融入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也反哺了公司追求卓越、日益进取。”
在创新中开辟新路金融科技显现活力
国泰君安一直致力于成为金融创新道路上的领导者。2005年,国泰君安推出第一家股改后上市的G字头股票,首家推出权证创新业务。同年,国泰君安成为国内首只ABS证券的独家发行顾问。2010年,国泰君安获得融券业务试点资格,在参与评审券商中名列第一。2014年,国泰君安建成行业首家高级别的数据中心。2018年,国泰君安首批取得跨境业务、场外期权一级交易商、信用衍生品等业务资格,在行业中成为首家外币对市场会员。2019年,国泰君安首家获得上交所科创板受理申报项目,首家开通科创板在线预约,首批开通科创板交易权限。2020年,国泰君安成为首批获准开展基金投顾业务试点的证券公司。
一连串“首家”的荣誉背后,是国泰君安人对创新孜孜不倦的追求,同时也离不开公司层面对金融创新的支持与鼓舞。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国泰君安金融科技投入连续三年排名行业第一,每年投入资金均保持10亿元以上。公司总部现有开发人员超过40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人员近80%,核心系统自主研发水平达到90%以上。国泰君安表示,愿以科技强司成就行业创新示范,向创新要发展,不断增强金融创新的活力。
中信建投:
擦亮投行名片
优化资源配置
投行业务是中信建投的一张亮眼名片。成立15年来,中信建投的投行业务长期位居行业前三。“中信建投主动将自己的发展融入国家的战略大局中去,和资本市场同仁一道,共同服务资本市场,为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贡献微薄之力。”中信建投董事长王常青说。
中信建投虽成立于2005年,但其渊源可溯及上世纪90年代。1990年,上交所、深交所成立。两年后,作为当时券商“国家队”之一的华夏证券成立。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期间,华夏证券因暴露经营风险而实施重组。2005年,华夏证券重组方案获批。作为重组方案的一部分,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信建投有限”)设立,以受让华夏证券原有证券业务及相关资产为基础,按照综合类证券公司标准经营。
2005年11月,中信建投有限由中信证券和中国建银共同出资设立。此后,两家主要股东相继变更为北京国管中心(今年变更为北京金控集团)和中央汇金。6年后,中信建投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即现在大家所熟知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即“中信建投”)。
2016年12月,中信建投上市的钟声在港交所敲响。王常青在上市仪式上致辞表示,在H股上市不仅为公司注入了新的资本,也大大推进了公司的国际化进程,中信建投将致力于成长为具备综合优势的中国一流上市证券公司,持续为股东、客户、员工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2018年6月,中信建投登陆上交所。A股上市迄今,中信建投已是券商板块少有的10倍牛股。
在全行业130多家券商中,中信建投的总资产规模处于行业第十左右,但投行单项业务特色鲜明,是中信建投最亮的一张名片,长期占据行业前列。中信建投在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上市企业、新三板精选层首批挂牌企业中均实现了保荐及承销企业家数第一。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2月7日,中信建投股权承销规模达2094亿元,位居行业第二位;债券承销规模10299亿元,位居行业第二位。拉长时间维度,从2005年成立起,截至今年12月7日,中信建投股权承销总规模达10917亿元,排名行业第三;债券承销总规模41620亿元,排名行业第二。
利用自身专业优势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没有实体经济的资本市场是无源之水,脱离国家大局的发展是无本之木。”王常青说。
近年来,中信建投证券投行既聚焦重点行业和优秀企业,也盯住新兴行业和新兴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近3年来,中信建投证券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大消费、装备制造、能源材料、交通建设等领域,累计服务企业400余家,帮助企业发行股票或债券,累计实现融资超过1.4万亿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信建投证券作为主承销商,发行了28期疫情防控专项债,融资规模491.07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还通过并购重组业务,积极参与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国企改革。截至目前,中信建投证券已协助中粮资本顺利完成混改并上市,完成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东方能源金融板块整体上市、中航沈飞整体上市等项目。
多层次资本市场是推进创新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作为长期坚守新三板市场的投行,中信建投证券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资本市场服务,积极参与新三板市场改革。
中信建投证券自2009年开始开展新三板业务,目前已是新三板市场有影响力的中介机构之一。公司累计完成新三板推荐挂牌451家;完成挂牌企业定增项目466个,募集资金合计331.59亿元。目前,中信建投证券共督导创新层挂牌企业46家,督导数量排名行业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