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款1.3亿美元转型的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下称“亚博”),2020年重新对公众开放的计划被疫情阻碍一再推迟。而进入10月后终于启动的一系列当代艺术展览,让公众看到这家拥有全美最多亚洲艺术藏品的老牌博物馆的显著变化。
作为亚洲艺术博物馆转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博物馆当代艺术部门主管陈畅主导的系列当代艺术展览和活动启动后,得到了多家美国主流媒体的关注,其中最被讨论最多的,是艺术家香奈儿·米勒(Chanel Miller)创作的三联壁画构成的展览《我曾、我是、我将》(I Was, I Am, I Will Be)。
米勒拥有一半中国血统,中文名张小夏,她的另一个广为人知的身份,是2015年斯坦福性侵案的受害者。这一案件因白人男性罪犯仅获轻刑而引发轩然大波,当时尚未公开本名的米勒在网络发布了自己的法庭声明,直接引发当事法官被选民罢免和相关法律的改革。
米勒的经历和面对创伤的态度,是近年来影响深远的全球社会议题的讨论方向之一,去年,她的回忆录《知晓我姓名》中文版上市。陈畅阅读了米勒的这本回忆录,并观看了她同步创作的动画之后,第一反应就是想邀请她合作一场艺术展览。这也是米勒第一次受博物馆委托创作公共艺术作品。
展览期间,从海德街经过亚博,可以透过二楼的落地玻璃窗看到威尔伯展厅正在展出的《我曾、我是、我将》,一个身躯庞大的卡通人物,在长约21米的白色展墙上,向你倾诉TA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2019年初加入亚博前,陈畅担任旧金山中国文化中心(CCC)艺术总监多年,少数族裔、女性和性别少数、与非著名艺术家和民间非政府机构的合作等,是她的艺术经历中值得关注的几个关键点,而这背后,是她对少数群体话语权与活动空间的追寻、呈现和捍卫。
延续自己一直以来的艺术理念与实践,陈畅说:“这一次,我在策展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本土的声音,特别是美国本土亚裔的声音。”她告诉第一财经,在美国,目前并没有艺术机构能够长期扶持亚裔艺术家,而亚博所在的旧金山作为亚裔的重要聚居地,孕育了美国最杰出的亚裔艺术家,是亚裔艺术重镇。但主要由于族裔原因,很多杰出的亚裔艺术家并没有广为人知,在美国艺术史里是缺席的。
亚博此次同期推出艺术家珍妮弗·K.沃福德(Jenifer K Wofford)的《看图识案》(Pattern Recognition),这件作品正是要直截了当地唤起当下的人们对亚裔艺术家的记忆。
这件原创作品被直接安置于旧金山贫富差距悬殊的街区,它由九块铝板上的丙烯绘画组成,每块板上写有一位二战前出生的加州亚裔艺术家的名字和TA们作品中具代表性的形态或符号,沃福德提炼了从中国玉器到波斯瓷砖的一系列能代表亚洲文化的标志性图案,将它们与自己的创作拼接在一起,并与当地移民社区连接起来。
作为美国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群体,这九位二战前出生的艺术家大多鲜为人知。为这些被忽略的亚裔艺术家在公共空间正名,是身为亚裔的沃福德发起的一次夺回美国艺术史的行动,她选择“看图识案”这样的简易直白方式,把被忽略或无视的视觉信息直接送过入路人的日常生活。
与不知名艺术家合作,常常是是陈畅刻意而为之的方式。对于艺术机构而言,与著名艺术家的合作显然更容易吸引媒体和公众的关注,也更容易获得其他资源,但这也直接导致了博物馆资源分配上的不平等,以及不同艺术家在公众可见度上的不平等。旨在服务社会的艺术机构,“一定是要注入一些新的能量和引领一些新的思潮”。 陈畅说,“我们对文化的期许和宗旨是不能变的,这种要求不能降低。”
创建于1966年的亚博,悠久历史和丰富馆藏对于转型后的当代艺术活动而言,既是资源也是挑战。旧金山接纳移民的传统和靠近硅谷的科技创新土壤,在陈畅看来“非常适合进行多元文化的定位尝试”。值得注意的是,亚博馆长许杰2008年走马上任时,是第一位担任美国大型博物馆馆长的华裔。而杨致远及夫人山崎明子为亚博转型计划捐资2500万美元,他们的鼎力支持和参与,也与旧金山作为亚裔聚集地和科技高地的特征契合。
为亚裔发声,为亚裔艺术正名,为少数群体提供平台,亚博所倡导的新方向在陈畅看来在整个美国博物馆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个平台一定要尖锐,要新颖,一定要非常的鲜活,也一定要和我们所在的城市紧密相连。”陈畅说,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应该看到城市人群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辐射全世界,然后又反馈回来。“从这一点来说,亚博的关注点既突出了我们的城市,又突出了全世界要面对的问题。”
系列展览中的一个,被设置在路人也很容易看到的天台上。贾斯·查兰吉瓦(Jas Charanjiva)的《别惹我》(Don't Mess With Me),与2012年印度黑公交轮奸案密切相关。艺术家有感而发,在孟买街头以涂鸦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强大印度女性”的形象,将愤怒转变为持续的发声。
在旧金山长大的查兰吉瓦搬到孟买创作了《别惹我》,陈畅则把它接回亚博新馆的天台,她希望借助类似《三个广告牌》的效应,起到向公众发声的作用。从街头到美术馆,陈畅这一次和艺术家一起对作品进行了转化,“转化的目的是给予作品更大的能量”。《别惹我》从印度街头来到亚博光鲜亮丽的天台,尺寸比一般的街头涂鸦大得多。
陈畅表示,亚博新馆建成启动后的系列展览,也是亚博当代艺术的宣言,对于拥有丰富古代艺术精品的亚博来说,如何看待和处理丰富的不同历史时期的藏品,急需当下的认知。借由当代艺术引入新视角,可以视为传统形态博物馆改革的方向之一,亚博的实践能走多远,值得关注。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