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本月召开,学者称多个看点值得关注 银行股大幅杀跌 机构:板块内部补涨行情值得关注丨牛熊眼 就在周四!欧央行调整刺激规模?欧盟推出抗疫合作新政? 银联涂晓军:向科技型数据型公司加快转型,将推“银联云” 20年来欧盟将首次全面改革互联网规则,GAFA巨头或成输家? 大咖录丨“中度老龄化”来袭,提前做好养老资产配置 辉瑞减产拖累美股收盘涨跌互现,加州宣布多地三周居家令 汽车行业骤然复苏致芯片短缺 供应链涨价谁来买单? 特斯拉欺诈?法院判决:退一赔三! 北京市:公布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 不会放弃内燃机 阿斯顿·马丁业务规划 2025年中国车联网汽车数量或达2800万辆 售价12.59万元 创酷真橙限量版公布售价 系列手绘丨山海图志⑤智慧大棚 地方金融监管立法步伐正加快 进一步防范化解风险 中国专家:中美未来4年存在多种合作面向 中国焦点面对面:大变局“进行时”,中美关系该如何期待? 语文教育八股化?一线呼吁“放风筝” 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政府令第296号) 可持续发展 青少年在行动——青少年志愿者走进联合国驻华代表处 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发展 湖南通报4起损害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中尼职教合作助力培养本土人才——“打开一片新天地” 实现了量子计算优越性 “九章”到底有多神 北京市交通委关于小客车数量调控政策优化调整内容的说明 教育部曝光8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问题 陈文玲:中美关系走向三种可能 未来值得期待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等13部门关于发布《实施细则》(2020年修订)的通告 安徽、河南、四川、甘肃等地“面对面”“屏对屏”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数字人民币红包又来了! 这次选择落地苏州 《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正式落地 部分银行入选后需多渠道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疯狂的“石头”:铁矿石期价年内最大涨幅近一倍 高盛高华证券总经理索莉晖:保荐业务新规 健全注册制下激励问责机制 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正式落地 部分入选银行需多渠道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释放“两端价值” 慈善信托每笔钱都“算着花” 保荐业务新规三大亮点 护航注册制改革全速推进 下周如何布局?70家公司获机构密集调研,逾9亿元大单资金入场加仓22只个股!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 保险业“十四五”发展蓝图跃出 12月7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中国银行对“原油宝”有关责任人严肃问责 775.3亿元!北上资金连续5周净流入A股,加码41股胜率超七成,机构力荐10股! 4年成交23万亿元 深港通成投资中国创新企业重要渠道 备战明年信贷投放“开门红” 银行岁末忙着“储项目” 天风证券前11月新增借款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达57.81% 大别山里,一支不走的期货扶贫工作队 “科创200”画像:彰显中国创新的资本力量 生物医药板块止跌反弹 超30亿元大单资金抢筹5只个股 ​银保监会马学平:保险业要聚焦五大领域 全力服务新发展格局 科创板上市审核规则首次修订 意在提高审核效率明确职责边界 氢燃料电池步入发展快车道 专家表示氢能源大规模存储技术仍有待进一步突破 金融类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将被“圈定” 收集范围未包括通讯录、位置信息、相机等方面
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本月召开,学者称多个看点值得关注

2020-12-07 13:11:48来源:第一财经

按照惯例,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12月召开,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明年经济工作。

2021年不仅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因此,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会聚焦当下的热点经济问题,更将致力于推动长远的历史性变革。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学者表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有这些看点——助企纾困政策如何退出、促消费扩内需如何加码、财政货币政策如何配合、重点领域改革将有哪些突破。

与此同时,在明年中国经济大概率强势复苏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周期反弹的机遇打开结构改革的空间,从根本上畅通国民经济的循环、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加速数字经济的成长,料将成为本次会议值得期待的新内容。

助企纾困政策如何退出

2020年各类超常规的疫情救助与经济纾困政策必将在2021年陆续退出,也就是说,经济反弹的政策支撑力逐步减少。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基于中国经济领先全球的修复进程,还是保持经济政策正常化的治理理念,2021年疫情救助与经济纾困政策的有序退出都是大势所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全球经济金融仍存在众多隐患,疫情退潮的节奏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也认为,如何选择政策退出的时点、退出的步幅、退出的路径以及退出工具的组合,将是2021年宏观经济政策决策的核心,并成为影响经济复苏走势的主要因素之一。

平稳和有序成为助企纾困政策的关键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为支持和配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加快形成,为经济恢复和内需扩大而采取必要的扩张性政策不应过快退出,应相机抉择,维持信贷的平稳增长,避免出现信用过度、过快收缩导致的“踩踏”事件。

程实也认为,从节奏来看,应小步稳行,相机而动。从工具来看,“总量”止步,“结构”延续。2021年,总量性政策工具的力度将大概率停止加码,并有序调降。但是,结构性工具尤其是针对小微企业、弱势群体和新兴产业的支持性工具,料将长期延续或进一步迭代升级。这将与“双循环”新格局下的结构性改革形成合力,从短期的扶危救困转向提升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质量。

促消费扩内需如何加码

今年以来,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态势良好,但“三驾马车”的恢复并不均衡。疫情抑制了消费倾向和消费预期,相对于投资和进出口的恢复速度,消费恢复明显滞后。

业内分析,明年及“十四五”期间促消费政策将继续加码。通过制度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等措施,积极释放居民消费市场潜力,增强消费需求和动能,使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今年受疫情冲击,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导致居民的消费倾向明显下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在第十八届“中国改革论坛”上表示,这次疫情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中低收入群体的冲击更大。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宋晓梧认为,收入差距过大是制约总需求的重要原因。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稳定居民预期,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消费能力的空间。

程实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主线,2021年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将从根本上夯实中国居民的消费潜力。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配合土地改革和户籍改革的稳步展开,将削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释放更广大居民的发展型消费需求。由此,消费升级重心向低线城镇下沉,有望打开更多高性价比国产品牌的增长空间。

王一鸣则认为,扩大消费要把稳定就业放在优先地位。稳定就业、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消费才有更大的空间。稳就业除了稳定现有的就业岗位以外,未来一个重点是发展新就业形态,因为新就业形态对就业的贡献份额是提升的。要加快恢复餐饮、住宿、旅游、培训等服务业,推动生活服务业的线上线下融合,来促进消费的回升。

财政货币政策如何配合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优势明显,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仍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各方面也将继续推动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的下行。这需要央行在保持货币政策以稳为主的基础上,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等主体进行定向的结构性货币政策。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表示,货币政策的总体思路是要坚持“三个不动摇”:一是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动摇;二是要坚持精准滴灌性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不动摇;三是要坚持常态化货币政策的决心不动摇。“未来不会出台大的货币和金融政策,既不让市场缺钱,也不让钱溢出来。”他说。

颜色特别强调,明年要对宏观杠杆率重点加以关注。明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速或高于潜在增长水平,可能出现经济过热的状况,导致宏观杠杆率过快上涨,应在合适的时间点,通过推进债转股化解杠杆率。

财政政策方面,多位专家分析,2021年财政政策不会延续今年的应急、非常态策略,将回归正常化。财政政策积极取向依然保持不变,但力度较今年会有所降低:不会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在继续实施好现有的减税降费政策下,不会出台新的大规模减税降费新政;财政赤字率从今年的3.6%以上降至3%左右;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也会低于今年的3.75万亿元,可能在3万亿元左右。

程实分析,2021年,随着经济循环的修复,货币政策有望率先回归常态,而积极财政有望“减额增效”,保持托底力度。由此叠加改革开放的深度拓展,总体政策逻辑将完成从逆周期向跨周期的转变。

重点领域改革将有哪些突破

2021年是“十四五”时期的起步之年。根据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国重点领域改革有望加速深化。

程实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后疫情时代,进一步升级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体系,将是系统性提升居民福利的政策关键。明年在稳步加大总量性投入的同时,加快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缩小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区域和人群之间的落差,使其成为区域协同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助推器。

王军表示,“十四五”期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将以“要素市场化”为着眼点和突破口。其中,以计划生育为核心的人口政策的调整优化、户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国企改革最为值得期待。

其中,经过多轮国企改革的实践积累,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为新时代国企改革提供了系统的顶层设计。今年9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正式实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等任务。

业内人士认为,伴随国企改革步入深水区,国资监管改革的牵引作用日益凸显。预计下一步围绕优化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推进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一系列改革将加速布局落子。

此外,资本市场的改革在明年及“十四五”期间也将有重大突破。近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中,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为题,提出了六大重点任务,包括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健全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深入推进债券市场创新发展,加快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大力推动长期资金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