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之下,企业和居民的“云端”金融需求更加旺盛,银行的科技运用能力面临更高要求,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更为急迫。但我国中小银行存在科技基础和数据体量方面的天然短板,尤其是在资金、人才方面差距明显。在重重挑战下,科技共享成了中小银行关注的重点,这也关乎它们的长远发展。
11月26日,紫金山·鑫合金融家俱乐部(下称“鑫合”)2020年成员行年度会议在江苏南京召开,127家中小银行齐聚谋破局。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银行业人士表示,如今零售转型是下一步中小银行的关键,因此,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势在必行,于是中小银行间的科技共享成了鑫合的新焦点。鑫合秘书长、南京银行行长林静然对记者表示,科技共享与智慧共享、打造科技赋能平台、深化合作、互鉴风控、培育人才等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疫情加速中小银行科技共享
近年来,在经济转型、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强监管的背景下,部分中小银行经营管理暴露出一些问题,今年的疫情更是对中小银行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造成冲击。同时,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也更为急迫。
面临人才、资金、技术等挑战,零售金融合作在中小银行中渐成生态。记者了解到,依托于鑫合的“鑫云+”互金平台,针对成员行的零售定制解决方案陆续落地,为成员行提供产品、数据、模型等方面支撑。
同时,通过鑫合易家科技公司,成员行之间加大了科技研发建设力度,其中包括升级“数据中台”服务,为成员行提供安全可信的数据及模型服务;完善“管理中台”产品线,以大零售平台为开端,自主建设同业客户管理中台,探索引入或建设公司客户管理中台,推动管理中台产品的共享;开发“智能应用”,聚焦具体场景,应用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技术,开发易于落地的智能工具,包括RPA(机器人)、OCR(图像识别)、智能催收、智能客服、智慧网点等。
事实上,过去几年中小银行的转型进程中,成功的案例不在少数——成都银行经营转型,顺德农商行“一体两翼”战略,江苏银行“智慧零售”,晋商银行“科技引领”,郑州银行商贸物流特色,石嘴山银行“小微+小区”发展格局,贵州银行小微服务创新,杭州银行“智慧政务”,长沙银行做实县域普惠等,这些都被业内作为特色发展的典范。
因此,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鑫合的各专委会也展开常态化交流。
逆境凸显同业合作重要性
除了科技共享,对中小银行而言,传统金融领域的合作仍然关键。
就金融市场合作来看,净值理财合作、票交所业务对接等是鑫合的亮点。据记者了解,自鑫合成立以来,同业投融资累计突破10万亿元,资管业务近万亿元,利率债分销超700亿元,资产托管达1400亿元,资金联合投资项目自成立以来平均年化收益率超7.2%。
同时,公司金融合作持续推进,这对于当前众多需要发行二级资本债等补充资本的中小银行至关重要。截至目前,累计有35家成员行发行90只金融债,筹集资金超1300亿元;成员行90家企业客户发行184只债券,募集资金超1000亿元。
面对经济金融环境的挑战,中小银行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未来同业合作的作用将愈发突出。多家成员行的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国有大行依托资金成本虹吸优势,吸引优质资产向大行集中。同时,中小银行自身分化也在加速。当前,结构性存款压降导致负债端压力加大,存款竞争压力加大,成本也随之上升。同业刚兑打破后,形成流动性分层格局,中小银行同业负债成本提高,部分银行负债来源收缩。此外,利差呈进一步收窄趋势。信贷类资产收益率持续下行,而负债成本相对刚性,利差收窄趋势明显。
“中小银行存在科技基础和数据体量方面的天然短板,尤其是在资金、人才方面差距明显。”林静然表示,尽管面临重重压力,但中小银行需要勇于在变局中开新局。首先是抓住当地经济发展优势,与地方经济共同成长;同时,当前金融业已呈现明显的错位发展格局,需要银行合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客群结构和收入结构,以此来提高精细化管理能力,在细分市场和本土区域打造核心竞争力;同时,中小银行应当坚持融入场景,加快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