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股再度爆发。11月23日,A股再一次上演了“煤飞色舞”,截至当日收盘煤炭(中信一级)上涨5.13%,有色上涨3.13%。此外,银行和非银均出现了较大的涨幅。历史上看,四季度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股往往有不错表现,也是跨年行情的常客。
第一财经便注意到,当前市场表现大体沿着经济逐步复苏、流动性预期偏紧的思路展开,演绎的顺序也大致跟经济活动的恢复顺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相关性。
“就我们的判断,大概在半个月前,风格变换其实就已经在发生。”深圳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表示。
一位机构人士更是认为,对于周期行业而言,现在的要紧问题不是配置不配置,而是以多大比例配置的问题。
机构看好风格切换
从科技消费切换至周期的风格切换有愈演愈烈之势。
11月23日,上证指数放量上涨1.09%,一举收复3400点,深证成指上涨0.74%,创业板指上涨0.72%。两市交投活跃,金融、周期股等联袂拉升,成交额明显放大。
事实上,自11月以来,有色、采掘、钢铁等周期股纷纷走出一波上涨行情,11月初至今分别上涨了21.72%、16.38%和16.63%。
今年上半年来,疫情导致政策放松逻辑下,科技成长及日常消费在上半年表现抢眼,下半年随着经济修复,顺周期板块的超额收益逐渐明显。这个顺序是:一开始是基建地产受益的工程机械重卡等,接着是受益于出口明显超预期的化工、航运等,最近则是工业金属、石化、玻纤等上游资源品。
“周期股领涨、价值周期风格占优,凸显了年末资金在收官和布局明年春季行情。另外美国大选的落地、疫苗的进展,LME铜价突破7000美元、美元弱势,催生了大宗商品的上涨;经济复苏、通胀预期提升,带动了周期股的上涨。”一位私募人士也表示。
历史行情显示,过去5年的春季躁动中,2016年、2017年和2019年的宏观背景与当下类似,均处于经济复苏之中。以2017年为例,受益于供给侧改革和棚改,基建、地产等行业受益。2017年第一季度市场在短暂震荡后单边上涨,春季行情也在一月中旬拉开。
“不过风格切换对于我们来说,并不会造成很大的困扰,投资还是需要坚持长期视野,短期的风格博弈参与难度很大。”金信稳健策略混合基金经理孔学兵对第一财经也表示。
“尽管市场对顺周期类资产短期较为追捧,但我们认为,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扰动将逐步弱化,货币政策有望逐步回归常态化。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仍将是中国经济的主旋律,三季度经历估值收缩后的科技类资产,有望在长期景气优势加持下,体现出更好的性价比优势。因此,我们对未来优质科技成长股的新一轮结构性机遇抱有积极的期待。”孔学兵说。
资金锁定“跨年行情”
历史上来看,以银行股为代表的金融股很容易走出一波行情甚至引领春季躁动。
统计显示,银行股分别在2006年底、2009年中、2012年底、2014年底取得了34%、19%、17%、16%的超额收益。在2014年10月至12月期间,在无风险利率下行、增量资金进场推升的大背景下,银行股引来一波大行情。
同时,多位受访人士也表示了对当下银行股的看好。
比如融通逆向策略基金经理刘安坤便认为,顺周期风格扩散的下一站或将聚焦在后周期的大金融。
龙赢富泽资产总经理童第轶也认为,当前金融股具备崛起的条件,经济复苏、业绩边际显著改善、催化剂形成共振,估值修复一触即发。经济复苏渐入佳境,四季度存在内外需共振的可能性,经济进一步复苏的大环境下,大金融中的银行将受益于资产质量的提升,不良率的下降。
“当前银行股的资产比上半年更加健康,银行股的估值有提升空间。我认为对银行股的投资应该更看重资产质量,而非短期报表利润。”他说。
“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低估值、高股息的资产往往能有不错的表现,所以我们也一直在向客户推荐红利ETF。”某银行系公募一位渠道人士也表示。
“结合目前市场对周期风格的一致认可,且金融板块估值低、机构持仓低,下一阶段有望成为周期风格关注的焦点。”刘安坤则分析,若作为后周期的金融板块估值也修复到一定水平,则可能意味着周期风格已演绎到尾声。
历史上,便出现过类似的一幕:2018年初的银行股行情的开展,便直接结束了2016年中到2018年初的经济复苏周期行情。
“我们认为会有跨年行情的出现,而且已经开启。首先美国总统大选出炉,靴子落地,长期被打压的科技企业将会逐步迎来业绩释放。同时国内方面,科技创新领域更是在景气度和政策催化共同推动下,可能为市场提供结构性机遇。所以我们很看好当前至明年一季度的跨年行情,也会积极参与。”上述深圳公募基金经理进一步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