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8亿元,这是正在进行中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的保险总保额数字。在保障进博会平稳举行的背后,保险业无疑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太保是2019年-2021年进博会核心支持企业和指定保险服务商,旗下寿险、产险、健康险、养老投资等子公司共同组成了服务进博会的保险“天团”。在整个进博会保障方案中,除了传统的产险和寿险之外,专业健康险公司在其中又承担怎样的角色?
进博会背后的健康险力量
在此次进博会的保险方案中,共分为两层:以服务国展中心与进博会等核心主体为第一层需求;围绕参展商、搭建商、运输商等相关方为第二层需求。
针对这两层需求,专业健康险公司能做些什么?
太保安联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保安联”)总经理陈巍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本次进博会中,太保安联主要围绕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提供支持,产品上,提供适合进博群体的高端医疗保险,服务上以“线上+线下”的模式进行服务。
“在大规模展会中,健康医疗方面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意外事故、交通工具意外以及疾病等因素导致的医疗行为。”陈巍表示。
陈巍介绍称,针对进博群体,此次健康险保障方案中提供的是为进博会量身定制的团体和个人高端医疗险,其中前者年度保额最高2000万元,后者保额最高800万元,涵盖公立医院特需部、国际部、私立医疗机构,费用由保险公司与医院直接结算。
“上述进博会健康险保障方案可以无缝对接境外就诊体验,帮助外籍人士克服语言障碍,更好地在本土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促进境内外贸易、投资和经济交流,充分发挥进博会的溢出效应。”陈巍称。
处在疫情的特殊时期,此次进博会无疑是三届中最为特殊的一届。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大背景下,进博会的保险服务也从去年以线下为主的模式,升级转变为“线下+线上”的综合服务模式。
疫情推动需求,健康险中期目标可达
今年的疫情让进博会变得特殊,同时也催生了健康险的热度。在保费受到疫情冲击的大环境下,健康险无疑是其中的一抹亮色。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健康险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实现6666亿元,同比增长17.4%,大大超过同期保险业总保费7.2%的涨幅。
在陈巍看来,疫情期间健康险行业发生了如下变化:人们的健康意识显著提升;数字化进程加快;产品创新迭代加速,健康险逐渐向“价格更低、投保更便利、更有获得感”的方向发展;服务生态多元化融合,在今年上半年互联网医院建设呈现井喷式发展的机会下,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和合作模式更全面地开展医疗产业链整合,基于客户个性化需求,提供诊前、诊中和诊后的一站式服务。
2019年12月,银保监会等13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对健康险行业给出了未来6年的发展目标:未来6年中国的商业健康保险要保持19%的年均增长率。到2025年,商业健康保险规模将超过两万亿元。
陈巍认为,上述行业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2015-2019年健康险复合增速达到30.8%,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6年商业健康保险保持19%的年均增长率预估并不高。此外,2019年商业健康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是2350万元,仅占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的3.6%,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距甚远。加上近年来健康中国政策、人口老龄化、消费升级等多重因素叠加,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很可能会超过两万亿元。”陈巍分析称。
陈巍认为,未来重疾险将仍然以寿险的营销渠道为主力,并成为健康险市场中绝对量增长最大的险种。而医疗险则将是未来五年增长最快的险种,也将是创新最多的领域。“医疗险的本质属性,是服务而非金融。重服务属性的产品,并不是要采用精算技术,以低保费、高保额形式赢得客户;而是和知名消费服务机构一样,靠批发零售、靠高效供应链管理模式,为客户提供有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未来个人补充医疗险的迭代更替周期越来越快,各种新技术场景应用越来越多,将为保险公司带来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创新机会。”陈巍表示。
除此,陈巍认为,与健康险相配套的健康管理设计要符合人性,要能给客户带来持续反馈,要和医疗系统深度绑定。
而科技则是另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无论是人工智能在健康反欺诈领域的应用、5G时代下物联网实现的医药供应链、大数据对产品定价创新的支持,还是区块链建立互信连接跨领域合作等,科技将与健康保险穿插融合,充满想象空间。”陈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