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全球经济走向何方?全球顶尖“经济头脑”都难以预测 社保基金最新持仓动向浮现:狂买周期股,减持医药科技 诺奖得主阿罗什:欧洲基础科研已变成奢侈品 量子计算机华而不实 恐慌情绪再现!科技股难逃疫情魔掌,美股重启动荡模式? 十四部门发文扩内需促消费 十九条务实举措“动力足” 交通银行发布2020年三季报 经营业绩企稳向好 摩天轮、科技产业园、“百米绿廊”等6大项目助力示范区乘龙腾飞 濮阳召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推进会 脱糖电饭锅在收割谁的“智商税” 广东湛江:建立跨区域税收协作 多措并举为企业减负增效 江西:油茶种植让农户走上“致富路” 总产值将超2亿 精神永存!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 勇夺战争中的制空权 89岁老人30年资助150名贫困学生 还立志捐献器官 9个高频词帮你学习五中全会公报 什么??“导弹”、“航天”、“航宇”这三个词都是他首创?! 图解 |《强化思想引领 谋篇“十四五”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蓬勃勃迎机遇 湖南益阳:虾稻田里忙收割 粮库实现智能化快速入库 人口普查、驾考年龄放宽,这些新规11月起施行 条条与你密切相关! 前三季度中西部地区工业经济强劲增长 发展韧性显现 外交部:中国发展将再次迈上新的大台阶 32家企业获得海南禁塑替代品“身份证” 专访:中国“十四五”规划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 到2035年一体化格局全面形成 浙江余杭打造“数字资源超市”撬动精细治理 阿人内部谈判进展不顺 外交部:美国是涉阿问题的直接当事方和最大外部因素 现场体验:第三届进博会交通如何样样“行” 权威解读丨擘画新蓝图 创造新机遇 中欧班列单月开行和日均装车均创新高 第三届进博会各项筹备工作就绪:进博会将呈现更多特色和亮点 前三季度消费市场延续回暖势头 进出口明显回升 特写:一部志书、一个展览:向上海世博会闭幕十周年致敬 浙江前三季度查获专车运输假烟51万条 实物总案值达9420万元 国产大飞机C919亮相2020南昌飞行大会 外媒关注:中方在金砖论坛上反对将疫情“政治化” 外交部:美方不要成为嫌犯和非法资产的“避罪天堂” 美司法部2018年已正式启动“中国行动计划” 外交部:纯属政治操弄 10月制造业PMI微跌,需关注原材料价格过快上升 上市航司三季报比拼,哪家恢复最快|姗言两语 集装箱运价飞涨,集运企业三季度业绩反转 对话诺奖得主莫泽:脑机接口离改善认知还很远 无法提取记忆 帕金森也能治愈?“脑起搏器”之父发明了近红外光照疗法 中国加速融入全球科创网络,“科学天团”呼吁交流合作 6.2亿吨粗钢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十四五节能目标将明确 逸仙电商拟赴美IPO,前三季度亏损 图灵奖得主斯发斯基:实现无人驾驶自主化还需几十年 10月3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锦:格力地产拟122.15亿元收购免税集团100%股权 “银发经济”风生水起:从“舍不得”到“会享受” 险资三季度末持股市值达1.25万亿元 新进增持120只个股 科技股成新宠 杨青玖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把握大势 创新理念 聚焦重点 以新突破推动高质量发展
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疫情下全球经济走向何方?全球顶尖“经济头脑”都难以预测

2020-11-01 18:11:27来源:第一财经

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全球顶尖经济学家都关注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第三届顶尖科学家论坛上,来自欧洲和美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一场“经济峰会”中讨论了疫情下的经济将如何重启的问题,但即便是这些“最强经济头脑”也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拉尔斯·彼得·汉森(Lars Peter Hansen)表示:“经济学以及事关人类发展的其他重要领域,人们面临的共同难题是不确定性。无论是政府、企业或是个体,都逃不过经济不确定性的拷问。”

汉森表示,不确定性对于新冠疫情来说同样是“焦虑的源泉”,这取决于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比如什么时候才能有疫苗?经济复苏可以多快对疫苗的推出产生反应?此外,气候变化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都需要建模分析。

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疫情就是一场战争,就像人们很难去预估战争会持续多久一样,反观疫情是否会反复,也让人摸不着头脑。

“现在疫情仍然没有得到控制,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汉森表示,“我们能做的就是打造强大的经济系统,来应对这种突发事件,当然最好是不要再出现这样的大流行病了。”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Sargent)认为,疫情可能会对全球经济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债务高企。

他表示:“在经济层面,战时状态下,国家往往发行大量债券融资,这会导致国家和全球的债务居高不下,事后也只能通过逃避债务或增加税收来解决问题。”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认为,疫情对于就业市场的影响非常大,随之而来的是很多社会问题,很多行业可能永远无法恢复昔日繁荣,对于这些问题人们可能要重新思考。

皮萨里德斯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全球的就业形势已经出现了乐观的迹象,技术发生了很大的改进,很多工作也都自动化了。”

但疫情的发生加速了服务业的变革,很多工作都数字化了。“经济正在从由人力驱动转向由资本驱动。这就需要人们在资本投入和人力投入方面寻求平衡点。”他说道。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芬恩·基德兰德(Finn Kydland)也赞同皮萨里德斯的观点。他认为,经济对于每个群体和行业的冲击力不同,一刀切的办法并不可行。

“我们不难发现,在疫情中能够远程、在线完成的工作,往往属于高收入群体。” 基德兰德说道,“而诸如快递员、售货员等人群,他们无法在家中继续获得工作保障,这就是所谓数字化带来的一条更加难以逾越的鸿沟。”

基德兰德还表示,在经济大萧条的时候,并不是每个行业都会受到影响,主要看财政政策,也就是钱往哪里投,对哪些行业进行刺激。

经济学家们还表示,尤其应该关注疫情下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因为他们也为解决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往往要大于大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