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石,基础研究的突破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根源。
10月30日,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开幕,本届论坛特设科学态度大师讲堂,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罗杰·科恩伯格(Roger Kornberg)发表了主题为《基础科学:人类进步的希望》的演讲。
罗杰重点围绕基础科学和年轻科学家培养话题,并用与新冠病毒息息相关的医学案例展开分享。
他说,不管X光、抗生素、非侵入性成像,还是基因工程等,在这些医学进步背后均是为了求知而得到的偶然发现,在一开始并未带着任何应用的目的,也没有考虑过某一种具体的疾病。
“要解决一个医学难题,不要直接研究它,而是追求对自然的好奇,那么其余的东西就会随之而至,基础研究才是这一切的关键。”罗杰说。
比如,青霉素首次出现在科学界的视野范围内,是细菌学教授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在偶然验证中得出的结论。
罗杰进一步举例,在弗莱明第一篇描述青霉素的论文成果问世时,他从未对其医疗用途抱有任何希望。整整十年后,霍华德·弗洛里(Howard Florey)和恩斯特·钱恩(Ernst Chain)才开始在牛津大学的实验室里研究溶菌酶及其细菌细胞壁。二人的发现历程在重温弗莱明关于青霉素的论文后,才逐渐明朗起来。
这也阐明了科学发现的过程:科学成果总是由那些自由探索和追随科学之路的人来完成,发现是进步的动力,是通向未来的桥梁。而发现的本质是无法被计划的,它们来源于无目标的研究,来自意外的收获。
不过,基础研究有着不可预知性和昂贵性,存在“前期投入大,后期产出少,甚至短期无产出”的情况,需要长期持续的投入和关注,因此基础研究也容易被一些被渴望更多、更直接利益的人士所遗忘。
比如开发抗癌疗法的制药公司,其实经常被迫在两种药物间做出选择,而这一衡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选择背后,往往是股东投出了盈利的一票。“以美国为例,美国癌症研究的年度预算只有50亿美元,不到软饮料年度支出的10%。相较于有着明确研究方向和初步证据支持的研究内容,这些一开始不知道能够得到什么发现的基础研究,不会得到资源的偏爱。”罗杰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冒险,才能进一步产生发现。“科学家们将现有研究项目资金的一部分用于试验新想法,成则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支持,而失败可能会使得科学家甚至无法继续先前的研究。”
罗杰强调,发现的本质就是未知,不能被计划和安排所抹杀,它们不应该经由评估后被排到末位。面对诸如此类并不罕见的现象,政府的作用尤为重要。
“各国都应该建立起合理的知识框架和投资框架,吸引国内外的重要人才,形成一个雇佣年轻科学家的市场。这不仅仅是为了留住青年才俊的才能,也是为了鼓励他们从事科学研究——选择科学事业,代表了巨大的牺牲和对科学的热爱,更应该得到重视。年轻人的思想里,总是踊跃着对科学进步来说,最重要的发现。”
罗杰最后表示,基础研究之于人类的重要性——基础研究还有更重要的目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本就是人类本性的一部分。它是物种进化的重要因素,激励着我们去探索更遥远的月球和宇宙空间,而对人类内部空间的探索同样宏大而艰巨,这就是人类精神的最好表征。
为期三天的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围绕“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这个主题,邀请到包括61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近140位全球顶尖科学奖项得主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出席。各国科学家将借助论坛平台进一步推动基础科学、倡导国际合作、扶持青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