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23日,中欧双方举行了第33轮投资协定谈判。本轮谈判中,双方围绕文本和清单剩余问题展开谈判,取得积极进展。
在“年底前是否有望完成协定谈判”问题上,商务部发言人高峰在29日例行记者会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早日达成协定是中欧双方的共同愿望。”
“中方愿与欧方共同努力,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充分照顾彼此关切,相向而行,力争按照领导人要求,实现年内完成谈判的目标,推动中欧经贸合作迈上新的台阶。”高峰表示。
力争年实现年内完成谈判目标
高峰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今年以来,中欧双方克服疫情影响,加快谈判节奏,已经举行了8轮正式谈判,文本和清单谈判不断取得积极进展。目前谈判正在聚焦遗留的文本问题和市场准入问题。”
高峰表示,上周,中欧双方举行了第33轮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根据9月14日中德欧领导人视频会晤关于确认年内完成谈判的共识,本轮谈判中,双方聚焦遗留问题,积极务实地探讨解决方案,取得积极进展。”高峰解释道。
2013年11月,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于第十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时正式启动;2019年4月,双方在第二十一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中设定了在2020年达成投资协定的目标。
在近一年来,虽然存在疫情影响,但中欧双方谈判速度并未受到影响。
2020年9月11日,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曾指出,中欧投资协定是双方高度重视的一项双边议程,已谈了好几年,近两年来谈判进程加速。
“特别是在疫情对世界经济产生深刻影响的背景下,中欧努力推进谈判,致力于如期在年内完成,这本身就具有特殊意义。”张明表示,它释放出共克时艰的积极信号,有利于增强双方企业经营的信心,将助力疫后全球经济复苏,共同维护开放的贸易投资环境。
“去年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双方领导人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就是在2020年完成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张明表示,双方一年多来认真落实领导人共识,推动谈判取得重大进展。此外,中欧还达成地理标志协定,签署两份航空安全协定,都是实实在在的成果。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örg Wuttke)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能在12月完成谈判,“目前看来双方(谈判)差距出现在生物安全和ICT方面”。
近期,中国欧盟商会也在《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 2020/2021》(下称“《建议书》”)中呼吁中欧须在 2020 年底之前推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 全面达成。
《建议书》称,谈判和协议必须取得切实的成果,双方市场需要都确保公平公开,从而为双边关系发展和未来的高效合作奠定基础。
根据日前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下称“公报”)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对欧洲(包括欧盟和非欧盟国家)直接投资达105.2 亿美元,同比增长 59.6%,为增幅最大地区。
公报显示,中国对欧洲地区投资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 7.7%,较上年提升 3.1 个百分点。主要流向荷兰 ( 38.9 亿美元)、 瑞典 ( 19.2 亿美元)、 德国 ( 14.6 亿美元)、 英国 (11 亿美元)、 卢森堡 ( 6.9 亿美元)、 瑞士 ( 6.8 亿美元)、 意大利 ( 6.5 亿美元) 等国家。
中国首次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前7个月,欧盟27国对华出口1120亿欧元,下降1.8%;自华进口2167亿欧元,增长5.0%;进出口合计3287亿欧元,增长2.6%,中国首次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超过欧美贸易额52亿欧元。同时,中国保持欧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三大出口市场,占比分别为21.9%、10.3%。
张明此前还表示,我们的雄心不应止于投资协定。
“希望中欧双方在达成一项全面、平衡、高水平的投资协定后,着眼长远、继续努力,尽快开展自贸协定可行性研究,启动自贸进程。”张明表示。
在布鲁塞尔的欧盟中国商会近期发布《2020年建议报告》(下称“报告”),在其中也建议欧方,应形成坚定而统一的立场携手中国政府果决推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在年内落地。
报告称:“我们期待这一高水平全面投资协定克服疫情困难,按计划推进、尽快落实,实现由协定签订到企业创效的市场机会转化,并在全面投资协定签订基础上进一步启动自贸协定谈判,早日将建立中欧自贸区提上议程,推动双方经贸合作向更高目标迈进。”
报告指出,尽管欧盟营商环境略有下行,中企在欧发展步伐并未放缓。一方面,中国企业的欧洲业务实现了数量与规模双重提升:中企在德、意、荷等国企业数量自2013至2019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经济产值贡献、输出专利数后来居上趋势明显,2013~2019年在德、意等国投资对应经济产值复合增长率已超30%、在欧盟申请专利数复合增长率达 20%,在外资企业中遥遥领先,为欧盟带来经济产值和先进技术等实质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