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7个月,可转债“妖风”卷土重来,再度侵袭市场。自本周一起,以蓝盾转债等品种为代表的个券在A股市场低迷震荡之际再掀“熔断潮”。尽管已有多家公司提示交易风险,但目前暴涨行情还在延续。
截至10月22日收盘,近20只转债盘中临停,其中,万里转债、哈尔转债、正元转债、银河转债等临停两次。正元转债暴涨170%,成交额超百亿,银河转债涨超73%。“现在市场太激烈,动作太快。”一位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说,但行情可能在一周内就结束,我们今天很多票都直接出货了。
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从本质上来讲,此轮可转债市场的暴涨和3月份类似,均为部分余额较小的转债走势明显背离正股,呈现出较为狂热的炒作意味。不过相比3月,当前涉及的转债品种范围更广,涨跌波动也更大。
缘何再度上演“熔断潮”?
进入10月以来,可转债市场回暖,尤其是本周,随着转债换手率的飙升,部分个券出现暴涨。先是10月20日,在蓝盾转债的带领下,多只可转债大涨,盘中有13只转债触发熔断,当晚蓝盾股份、盛路通信、模塑科技三家公司发布了交易风险提示。
再是10月21日,转债市场火爆行情持续,当日7只转债盘中临停,其中万里转债、九洲转债、蓝盾转债盘中临时停牌两次,蓝盾转债换手率更是达到12436.26%。到了10月22日,可转债继续强势上涨,截至当日收盘,近20只转债盘中临停,其中,“正元转债”暴涨170%,成交额超百亿。
对于近日可转债突然出现的暴涨,上海纯达资产管公司基金经理张一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轮跟3月份的那波相似,都是股市投资情绪不佳,资金抱团取暖,从而合力推高小规模转债。
这从侧面也反映出,炒作的资金从没有消失,只是在等待时机。一位可转债市场资深从业者对记者说,本轮可转债市场暴涨,游资炒作因素大,其次是借助特定主题发挥。
上述资深从业者还补充道,另外一个原因则在于市场流动性充裕,当前股票市场方向尚未明朗,债券市场预期偏紧,市场上过多的逐利资金转向流动性较好且可以进行“T+0”交易的转债市场,尤其是那些规模尚小的转债,对大资金来讲容易控盘。
中信证券首席大类资产配置分析师余经纬也对记者称,当前权益市场缺乏明确热点,资金需要一个流向,转债的无涨跌停日内回转交易均提供了便利。
与3月份的暴涨相比,两轮可转债行情均有市场逐利资金炒作的特点,且都是借助概念题材进行炒作,尤其是此轮更为明显。比如,3月份主打疫情概念,此轮题材则更多,5G、新能源、消费、医疗、量子技术等概念主体轮番上演。还需注意的是,3月份的上涨属于疫情冲击后的修复因素,而此次小盘转债的暴涨炒作因素更甚。
观察涨幅较高的券种,不难发现,基本还是以债券余额(即规模)在1个亿或1-2亿的转债为主。“目前这类转债容易控盘,在集团冲锋的情况下,散户及投机情绪较,但此类转债已经大幅脱离基本的理论价格区间,参与需谨慎。”张一叶说。
除了债券余额外,也有资深从业者总结称,这类转债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价格高,主要是绝对价格高,转股价值普遍在130元以上,个别转债转股溢价率也较高;二是换手率高,日换手率高达数倍,这被视为游资“T+0”交易的典型特征;三是以深市创业板公司为主,公司市值较小,正股弹性也较大;再者,这些转债的评级大部分都不高,一般在“AA-”级及以下。
警惕暴涨背后的风险
尽管转债市场还在节节攀升,但业内的共识在于,转债和正股的背离最后终将回归,这只是时间问题。当被问及此波行情大概会持续多久时,张一叶对第一财经称,监管可能很快就会介入,行情或在一周之内结束。
余经纬也表示,目前,投机者都在与时间赛跑,如果中途有标的提前赎回,将加速转债市场的回归进程。3月炒作熄火时就是一片狼藉,这波幅度更大,风险也更大。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这波暴涨中,还需警惕强赎风险。通常而言,公司强制赎回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连续三十个交易日至少有十五个交易日股价上涨到转股价的130%,二是流通数量低于3000万元。因此应警惕价格过高、流通盘过低的转债。
张一叶建议,对于绝对价格较高的转债(以100元为基准,130为红线),且转股溢价率较高的转债,建议非专业投资人远离;另对于明显的投机标的,如果不具备快进快出的能力,持仓隔夜很可能引发次日50%或更多的亏损。
业内人士提醒称,投资者首先要明确自身的损失承受能力,不能盲目追风,规避价格过高、转股溢价率也较高的转债;对于价格高、但转股溢价率低的转债进行识别,若正股基本面良好,可适当配置,但需根据自身承受力确定配置比例。
事实上,市场也在关注监管的动向。张一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3月可转债炒作之时,监管确实对此类炒作事件有过一定监控,但当时监管的重点工作项目以信息披露、上市公司自查、投资者教育为主,并没有针对具体的个人或机构进行公开处罚等。根据历史经验,短期内监管应该会重提预警之事,市场的炒作之风会有所收敛。
但也有观点称,从监管的角度看,为了不过分干预市场,预计不会出台限制交易、限制价格等强硬手段,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强化监管稽核和加大处罚力度,对优先配售的大股东、持仓占比较高的机构或个人、频繁交易的账户进行重点监控,对各种异常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进行惩处;二是倡导价值投资理念,稳定各机构投资者,防范个别机构跟风炒作行为,督促机构投资者对个人客户进行监控与异常上报;三是对个人投资者进行风险揭示,加强转债知识的宣讲。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多家券商已向投资者发送了签署《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风险揭示书》(下称风险揭示书)的要求,比监管规定的时间有所提前,投资者签署风险揭示书之后,才能参与可转债的打新和交易等。这可能是考虑到近期转债市场风险较大,同时再加上监管要求,因此机构陆续下发。
今年7月24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发布了《关于做好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称,自10月26日起,参与可转债申购、交易的普通投资者,应当以纸面或者电子形式签署风险揭示书。有市场人士认为,随着10月26日可转债新规开始实施,可能不利于转债个券炒作行情的延续。
张一叶提及,本次的风险提示书内容,吻合可转债发行募集说明书的风险提示部分,监管旨在通过此形式,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投资风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