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风口”。深圳都市圈建设的步伐也愈来愈坚定。
两个月前,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多次“点名”广州、深圳都市圈;8月28日,深圳市委常委会会议提出,要强化协同发展,高标准编制深圳现代化都市圈发展规划;9月2日,交通运输部公布的《关于深圳市开展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六次提到都市圈,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也被明确提出。
深圳市委10月9日召开六届十五次全会,对全面强化深圳“一核一带一区”主引擎作用作出部署,提出要以先行示范区的担当作为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都市圈建设提速
5月8日,广东印发的《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提出五大都市圈: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
根据深圳市发改委4月28日发布的《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深圳都市圈包含深圳、东莞、惠州、河源、汕尾;面积36292平方公里,占广东总面积的20.2%;人口3232万,占广东总人口的31%;2019年GDP为4.27万亿元,占广东GDP总量的40%。
都市圈建设提速明显。10月9日,在深圳市委六届十五次全会上,市委书记王伟中代表市委常委会作报告。针对深圳都市圈建设,会议指出,要深入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打造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高起点打造深圳都市圈,高标准编制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强化深圳先行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优势互补、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民生服务共建共享。
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分析称,都市圈的根本逻辑是,在不触动城市行政管制界线的前提下,通过城市之间市场力量的平衡注入,促使人口、资金、物资、产业、信息等经济资源和要素达致合理流动和配置,寻求在单个城市难以达到的综合经济社会效益。
9月2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深圳市开展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深圳与周边城市协同开展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一体化规划。《意见》表示,通过1-2年的时间,深圳10号线东延至东莞凤岗、深圳14号线东延至惠州惠阳、深圳11号线北延至东莞长安、深圳22号线北延至东莞塘厦等跨市城市轨道项目纳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并启动建设。
9月25日,东莞首次提出,东莞南部9镇虎门、长安、大岭山、大朗、黄江、樟木头、凤岗、塘厦、清溪要高水平对接和融入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探索,与深圳共建“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强化“一核一带一区”主引擎作用
上述会议强调,把握重点精准发力,强化担当做优做强“核”引擎,强化作为持续提升“带”的能级,强化责任不断丰富“区”的内涵,深度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
一要强化担当做优做强“核”引擎,加快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实施“5G+8K+AI+云”新引擎战略,加快打造根植性和竞争力强的世界级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高端专业服务业,携手广州“双城联动、比翼双飞”,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深化深莞创新协作。
二要强化作为持续提升“带”的能级,突出海陆统筹、港产联动,落实省“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推进深圳与汕头深度协作,创新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继续做好对口帮扶汕尾工作,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三要强化责任不断丰富“区”的内涵,支持北部生态发展区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支持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纳入“圳品”工程,加大对口帮扶河源力度,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