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邓雄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保障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热点。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代表的第二支柱正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最新数据显示,至2020年上半年末,我国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9.97万个,覆盖职工人数2637万人,基金规模达1.98万亿元,职业年金基金规模近8000亿元。
不过,随着年金基金规模增长,年金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长期资金短期化考核”问题日益凸显。有些年金委托人越来越注重当季业绩甚至是当月业绩,并且将排名结果与资金的分配联系起来。这些问题令不少业内人士担忧,短期考核机制导致投资管理人投资行为和收益目标短期化,进而会影响长期投资业绩。
年金作为养老金,是典型的长期配置型资金,考核期限过短易使投资出现两种情形:一方面,投管人在资产配置时更加注重短期绝对收益,忽视对于养老金属性的长期优质资产配置,难以获得长期超额收益;另一方面,在市场波动较大时,投管人迫于排名压力只能被动加仓或者减仓,给企业的年金配置和增值平稳运行带来挑战。数据显示,近5年,社保基金的业绩波动虽然较企业年金更大,但其5年来累计收益约38%,而企业年金5年累计收益只有30%。
有养老金管理机构人士近期提出建议,年金的委托人或代理人是否可以探讨在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考核规则上借鉴社保基金运作经验,参考社保基金的做法,适当放宽拉长业绩的考核周期。通过更长期限的考核拓展资产配置的深度,配置相对更多的权益类资产,以此获得更高的长期收益。
年金基金在资金运营规范以及资金构成上与社保基金存在不同,但是两种基金有一个核心的共同点,即两类基金均是有长期持续净流入的资金。稳定的资金净流入一定程度上为计划层获取长期超额收益创造了条件,使得适当拉长考核期限有一定的合理性。
国寿养老、国泰君安证券相关专业人士近日撰文认为,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完全放开个人的投资管理权限,企业不承担委托人职责,操作难度较大,涉及员工的投资教育、投顾业务发展和投资工具完备程度等问题。相比之下,延长考核期限是一种更为直接有效的应对方式。
因此,要发挥好年金长期资金的优势,建立长短期结合的合理考核机制显得非常重要。考核机制的适当长期化也可以为年金资金丰富资产配置、形成更加多元化的投资策略提供条件,有利于提升企业年金投资业绩的稳健性。例如,全球利率面临下行压力,固收资产组合收益受到冲击,在企业年金权益投资比例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权益资产配置有提升空间。
当然,理论上,多元的资产配置策略和积极参与权益市场可能使得年金单位净值短期波动加大,可能导致退休人群领取待遇时存在差异。业内人士认为,这可以通过一些措施优化,比如计划层进行更积极主动的策略和产品设计,组合层引入更多对冲风险的方法和品种,或者在品种投资上再进行均衡配置,从而降低波动和回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