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终于落实了,我很满意,尽管有疫情,但有老师与工作人员一起帮忙共渡就业难关,这种感觉很安心。”于6月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的陈文(化名)近日被一家合资公司的市场营销岗录取了。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上海19.3万高校学子迎来了一次特殊的毕业季。
就业是“六稳”“六保”工作之首,意义巨大,影响深远。面对疫情下严峻的就业形势,相关工作应如何推进?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认为,疫情防控背景下,一方面是密集出台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另一方面则是要破解毕业生的就业关键瓶颈。
高校、企业、政府合力助就业
拓宽岗位渠道、精准行业匹配、个性化咨询服务……这些“一人一策”的指导措施成为上海此次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
“我的面试基本都在2019年底完成了,但由于疫情影响,需要学校提供的材料支持都只能安排在线上进行办理,但好在沟通顺畅,在无法返校的情况下也都顺利完成了。”陈文告诉记者。
陈文对记者介绍:“线上办理的就业相关事务包括了三方协议签订、鉴定,就业推荐表盖章等。学校不但在疫情期间特开通邮寄方式来传递文件,同时还提供了之前没有的线上签约服务,直接省去了纸质协议环节。这些都是在辅导员、就业办老师的牵头、辅助下进行的。”
陈文还表示,就业渠道其实很广泛。她最初是从“复旦就业”微信公众号中获取了招聘信息,并根据其中提供的网申链接完成申请。“除了辅导员会为我们定期整理就业信息外,我校举办的毕业生春季空中双选会、国聘行动、上海高校毕业生春季网络招聘会以及上海就业官网上都有各类就业机会。”
不少毕业生都和陈文一样,是以这样特殊的线上方式完成了从高校到工作岗位的顺利过渡。
记者了解到,上述复旦大学打造的这一智慧“云就业”模式,涉及毕业生从招聘、面试、指导、就业、服务到咨询的全过程。以“点对点”快递推荐表、协议书等为例,该形式已服务包括远在西藏、新疆、宁夏等地的毕业生400余人。
流程优化下,如何实现精准匹配?记者从复旦大学就业办获悉,该校基于往年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推出热门行业如生物医药、公共卫生、教育科研、智能制造等“行业直通车”春季专场线上双选会系列。数据显示,2月以来,学校陆续发布5场线上双选会邀请函,参加企业300余家,发布空中宣传会近50场、招聘信息近千条,提供岗位超过万个。
除了学校方面的努力,上海政府部门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大力支持。
同时,上海组织部门统筹的“大学生村官(选调生)”“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项目招录规模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倍;上海公务员管理部门提出本年度区级及以下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招录工作中,适当向高校应届高校毕业生倾斜。王平介绍,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各行业条线为高校毕业生开辟了就业岗位,比如上海国资部门拿出近1.3万个国有企业岗位定向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占全年计划招收数的53%;上海卫健部门推出近3000个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组织线下专场招聘;上海民政部门面向高校毕业生推出1000个“社工”专项岗位等。
“针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做法,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来引导大学生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人力资源行业咨询机构第一资源创始人兼董事长刘红分析。
刘红表示:“加大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社区工作者队伍等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力度的做法,体现了政府促进就业的决心,且完全承担了社会责任,对社会企业单位也有好的引导示范效果。”
而针对企业的日常用工,刘红也表示:“为稳定经济发展,政府不但及时出台了稳就业促发展的服务政策,还加大企业稳定就业补贴政策,比如为企业减免社保费用、返还失业保险费、给予就业补贴,培训补贴等,这对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也有很大好处。”
比如6月11日,上海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促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以“稳就业”为总体目标,以“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为主要脉络,共分为七部分26条。
其中,在保市场主体方面,要解决企业经营和用工成本高、因业务收缩导致岗位流失等问题;保居民就业方面,则要解决部分劳动者就业竞争力偏弱、高校毕业生等各类重点群体就业等问题。
“从上海来看,目前的就业形势总体上是稳定的,未出现规模性裁员和失业现象,整体就业人数逐步回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也保持总体稳定。”上海市人社局副局长张岚表示。
云模式加速人才流动
随着线上匹配、“点对点”精准就业等模式陆续在更大范围内落地,人才、企业间也实现了更顺畅的流通。
记者了解到,为了搭建区域范围内企业用工对接服务,实现常态化返工,沪苏浙皖的人社部门搭建了“长三角就业招聘联盟”平台。
在该平台上,上海上线了1406家企业、7298个岗位、17149个职位的“企业招聘信息包”。再比如,该平台汇集了G60科创走廊上9个城市3800余家战略新兴企业,发布了4.5万余个中高端用工需求,其中面向高校毕业生的8000余个岗位均以“云端招聘”方式对接,化解企业用工难、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
刘红对记者表示,“云端招聘”代表了疫情期间各地引才引智的新特点、新趋势。“这些新兴模式为人才流动、精准匹配、稳定就业提供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对跨地区的人才流动就业来说节省了交通、时间等成本,大大提高了效率。”
尤其对海外留学人员而言,在传统招聘市场中,他们一直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存在就业“时差”。“虽然近年来针对海外留学人员的招聘活动越来越多,但仍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随着各地相继打造引才引智的云模式,海外留学人员的机会多了,人才流动也在加速。” 刘红表示。
除了云招聘,刘红介绍“灵活用工”平台也是一种新兴用工模式。“对企业来说,灵活用工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用工成本和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对广大灵活用工从业人员而言,他们不仅可以实现才能与收入之间的等价值交换,还可以身兼数职,多劳多得,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