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2020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举行,会上,针对银行业如何走好数字化转型之路、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的影响等问题,中国6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行长、副行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商业银行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模式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谷澍表示,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更是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因此,普惠金融不仅要做好,更要做持久。
谷澍称,当前,国际上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新冠疫情进一步冲击全球经济,加大了小微企业经营困难,使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成本上升。稳企业、保就业,就是保银行、稳金融。从长期看,中国经济潜力大、韧性足的特点没有改变,发展普惠金融的机遇和空间仍然非常大。为此,商业银行有必要从改革创新、科技赋能和加强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模式,不断提升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匹配能力。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金融科技对银行业赋能的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必须把握好三个大的变局趋势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崔勇表示,“十四五”期间,金融科技对银行业赋能的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必须把握好三个大的变局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
一是把握好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趋势。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也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迈入数字经济时代。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大势,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构筑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已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制高点。
二是把握好客户数字化需求爆发增长的大趋势。当前,数字化已经融入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主要客户群体的数字化服务需求正处在一个爆发式增长阶段,对银行的数字化服务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是把握好金融数字化竞争升级的大趋势。放眼世界,全球银行业已步入Bank4.0的数字化时代,银行竞争的焦点不再限于单纯的金融服务竞争,还包括金融科技、组织、制度、文化等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竞争。
中国银行行长王江:银行业要积极拥抱新技术,实现经营模式数字化转型
中国银行行长王江表示,今年疫情的爆发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线上”数字经济生态发展。后疫情时代,中国银行业要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更好地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积蓄经营动能。
一要增强客户需求变化洞察,创新产品服务。随着科技的发展,客户对服务体验与产品认知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要建立数据开放平台,拓展应用场景。要通过API数据接口的开放,使金融服务深入生产经营、生活缴费等场景,实现“无感化”获客、留客。
三要重构业务流程,提升运营效能。在全球银行业盈利下滑的背景下,提高效能、降低成本成为银行业的重要策略选择。
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加快推进数字化经营,着力提升四方面的能力
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认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阻力和变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肩负的使命更加艰巨、经营环境更加严峻,必须认清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弱项,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主动把握时代变迁的脉搏,加快推进数字化经营,着力提升四方面的能力。
一要提升数字思维能力。提升数字思维能力,能够帮助深入了解、认知、分析、服务数字化社会,真正构筑“数字孪生”社会下的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全面助力数字化转型。
二要提升数据应用能力。商业银行沉淀了海量客户信息和经营数据,同时能够连接巨量外部公共数据资源。拥有数据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将数据充分“聚起来”“用起来”“活起来”,这样,才能使数据成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和重要生产要素。
三要提升场景运营能力。“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是数字经济时代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方法,其核心是场景。要善于发现场景。努力探寻客流充足、可建立智能连接、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金融非金融服务融为一体、可形成数据闭环和价值转化的高价值生态场景。
四要提升敏捷响应能力。现代科技高效联通多元生态,人、组织、要素之间的互联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密度更大。商业银行必须推动敏捷协同发展,内部实现组织流程再造,外部快速洞察并响应客户多元化需求。
交通银行行长刘珺:货币数字化等将重新定义金融生产方式和交付方式
交通银行行长刘珺表示,基于超大的市场规模和用户基数,中国已然成为世界第一大金融科技市场,但是中国的金融科技应用端远强于技术端仍然是显著特征。
刘珺认为,金融科技对既有金融体系的冲击必然更大,金融服务的移动化、自动化甚至智能化,货币的数字化,投资的智能化,融资的“比特币化”等,既重塑金融的基础架构和逻辑框架,而且重新定义金融的生产方式和交付方式,进而使金融与经济的交汇、与社会的互动以及与人的关系发生显著变化,其中人与机器如何相处并实现双赢是避不开的命题,人的至高地位和人对机器的有效驾驭切不可想当然。
刘珺表示,金融科技驱动下的经营模式将具有平台化、非网点、轻资产和重数据等特征,能够带来更高的金融效率、更低的金融风险。这要求银行由传统的封闭式内生过程转换为更开放、主动的市场化过程,通过更加专业高效的运作机制和对客户、市场更深更细的了解,以极致客户体验为中心,以线上线下融合为设计原则,重塑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链路,实现业务流程数据化、线上化。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郭新双:数字化是银行业新零售转型重要引擎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郭新双称,总体来看,国内外零售银行发展所处阶段有所不同,美国在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居民去杠杆,零售银行业务收入占比有所下降,国内还处在零售银行板块收入占比上升的阶段,但在新零售发展方面呈现出一些共同特征和趋势。
一是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的个性化、差异化特点更加突出,客户越来越强调自身体验,客户体验已成为银行业新零售服务的核心,银行服务正在从“产品驱动”转向“客户驱动”。
二是数字化。数字化已经成为银行业新零售转型的重要引擎,商业银行持续深化数字化经营理念,从客户视角出发,重新梳理和定义客户旅程,持续推动敏捷开发、端到端的数字化流程再造,着力构建数字化经营新模式。
三是场景化。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跨界合作、构建金融服务生态圈成为新零售的突出特征。商业银行通过自建平台或开放合作,将金融服务有机融入客户生产生活场景,全方位打造场景金融,增强客户引流和粘性。
四是轻型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流程更加自动化、智能化,金融产品与服务不断创新,流量经营与价值输出能力不断强化,新零售呈现出轻资产、轻资本、轻成本的“轻型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