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对供应链多元化的拷问,在华日本企业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中国日本商会16日在京发布《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20白皮书》,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在2019年8~9月对在华日企的调查显示,在今后1~2年的业务发展方向上,43.2%的受访日企表示将扩大业务规模,50.6%的企业选择“维持原状”。
日媒此前曾报道,日本政府今年3月推出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举措中包括为从中国搬离的日本企业提供补贴。在已经结束的两轮申请中,有超过1700家企业总计申请了价值1.76万亿日元(168亿美元)的补贴。
JETRO北京代表处所长堂之上武夫对第一财经记者澄清道,前述报道中所谓“1700家企业”并非仅指从中国搬离的日企。“日本政府出台的政策并不仅仅针对撤出的问题,还涵盖着日资企业将生产基地进行转移或者在日本重新建立生产基地的情况,这些企业都是政府提供补贴的对象。因此,这个数字不仅仅是针对中国,而是针对全球,而且不仅仅是针对撤离的情况,还有决定在日本新设工厂的企业。”他称。
堂之上武夫强调:“我想特别明确一下,实际上,如果企业把自己的工业集中在一个地方的话,肯定会存在着脆弱和不稳定之处,日本政府的措施是鼓励企业在供应链多元化方面有所举措,并不是促使在外日资企业回流日本。”
“日企在华发展意愿不会有大改变”
“日本政府没有要对民间企业的经营施加影响的想法,而是根据各家企业所处的状况和环境推出了提供补贴的政策。况且,各个企业是根据自己的经营做出判断的。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没有计划变更对华业务规模的企业超过了半数,而且在去年实施的定向调查中,问到企业是否已经研究或者实施要把厂址从中国搬离,给出肯定回答的企业只有受访企业总数的9.2%。” 丸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小川良典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因此我本人认为,日本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意愿本身不会有大改变。”
根据JETRO的问卷调查,有9.2%的受访在华日企称其已实施或计划转移生产基地,有9.9%的在华日企称其已实施或计划更换供应商,比例均不足一成。实际上,选择在中国市场“缩小规模或转移、撤离”的受访日企比例为过去5年来的最低点,相较2015年少了4.3个百分点。
在有意扩大在华业务的企业中,分别有61.8%和38.2%的企业认为“销售”和“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是其优先事项,占比均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白皮书称,随着中国的制造和消费升级,日资企业开始加强开发中国市场,以期提供优质的商品、技术和经验。
白皮书称,鉴于人工费上涨等投资环境的变化以及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有人指出对华投资存在风险,但是日资企业仍然坚信中国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巨大市场,今后以内销型企业和行业为主,进一步加大中国国内市场开拓力度的趋势仍将持续。
着眼中国市场的日企业绩稳步回升
在JETRO的年度调查《亚洲、大洋洲日资企业实况调查》中,当时对于2019年营业利润预测回答“盈利”的在华日企比例高达68.5%,为近十年来第三高。
但由于该调查在时间上的滞后性,小川良典称:“在中国,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所在的经营环境是存在差异的。如果从在华日企的对外出口来说,由于中国的出口目的地仍受着新冠疫情的冲击,缺乏根本性的好转,在出口方面对企业的影响肯定是存在的。但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国内消费的逐步恢复,着眼于中国国内市场的企业业绩也会逐步回升。比如说,汽车行业在过去三个月中生产和销售情况都有了很大的好转,而且汽车行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所以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业绩也大幅度回升。不过,针对个人产品或服务的相关企业的业绩还没有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水平。”
白皮书指出,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努力提质增效、扩大经济规模,而日资企业一直在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众多日资企业拥有先进技术和专有技能,从发单和接单两方面帮助中国企业提高了技术能力和经营效率,提升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在部分产业的供应链中,在可替代性较弱的高科技产品核心部件和特殊原料的供应方面,日资企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白皮书写道,“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供应链日益复杂的大环境下,日资企业希望今后继续与中国共同发展。”
日本外务省公布的《驻外日本人数调查统计2019年版》相关数据显示,在华日企“业务网点数”达33050家,直接或间接的用工数超过10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