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尚伃
今年以来不仅公募基金产品收益率可圈可点,券商系FOF产品的成绩也有较好表现。
《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数据发现,年内券商系FOF型产品的平均收益率高达14.34%,9只产品收益率超30%,在券商各大类集合理财产品中,平均收益率仅次于股票型产品。
年内券商FOF型产品表现如此优秀,从主要配置方面来看,一家上市券商资管投资总经理向记者透露:“上半年抓住了医药股市场表现的节奏后,在近期市场调整时看好基本面相对稳定的消费类板块。同时,后市还是依次看好消费、医药、科技三大主要赛道。”
年内券商系FOF
平均收益率高达14.34%
FOF即基金中的基金,是指投资标的是基金的理财产品,FOF型产品并不直接投资股票或债券,其投资范围仅限于其他基金,通过持有其他证券投资基金而间接持有股票、债券等证券资产,是结合基金产品创新和销售渠道创新的基金新品种。
从收益方面来看,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有数据可查的176只券商FOF型产品(分级产品分开统计,下同),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14.34%,在券商各大类集合理财产品中收益率位列第二,仅次于股票型产品。
具体来看,在这176只券商FOF型产品中,年内收益率在20%以上的FOF型产品共有62只,收益率在30%以上的产品共有9只。此外,有170只产品收益率为正,占比高达96.59%,业绩十分抢眼。与股票型产品收益差距较大不同,FOF型产品中,仅有6只产品收益率为负,垫底的产品收益率为-13.6%。
从单一产品角度来看,今年以来,上述176只券商FOF型产品收益榜的榜首被东证资管夺得,其旗下产品“东方红基金宝”收益率最高,为38.87%;其次则是国泰君安资管旗下两只产品“国泰君安全明星FOF33号、18号”,收益率分别为37.55%、32.94%;招商资管旗下产品“招商智远尊享FOF10号”紧随其后,收益率为32.62%。
上述券商投资总经理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FOF型产品相较于其他资管产品有两点优势。其一,分散风险:投资策略分散、基金经理分散、投资风格分散,每个投资经理有他熟悉的投资领域,FOF型产品可以做到适度的风险分散。同时,也可以将权益、固收等产品一起组合在FOF型产品里,以满足更多风险承受能力不同的投资者。其二,专业筛选:FOF型产品可以解决投资者面对海量基金无所适从的痛点。目前国内有1万多只基金产品,是股票数量的数倍,这就需要专业的机构来帮助普通投资者进行梳理”。
目前,券商资管是国内最早探索FOF型产品的机构,一些坚守下来的券商老牌FOF型产品至今表现不俗。2006年8月份,华泰资管就已成立“华泰紫金2号”运行至今,今年以来收益率为25.38%,成立以来收益率为230.95%。2009年7月份,光大资管成立的“光大阳光2号二期”,运作至今,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为22.39%,成立以来收益率为112.76%。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一些“新贵”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太平洋证券于2018年9月份成立的“太平洋均盈优选FOF1号”,成立时间仅两年,今年以来该产品的收益率为22.24%,成立以来收益率为45.63%。同样是仅成立两年的恒泰证券旗下产品“恒泰证券智选4号FOF”,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为32.26%,成立以来收益率为30.83%。
券商挺进FOF蓝海
投资者接受度提升
从发行方面来看,《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数据发现,今年以来,共有64只券商系FOF型产品新发行,同比缩减53.62%,但下半年以来已出现提速的迹象,近期、广发证券、华泰证券等多家券商陆续发行FOF产品。
上述券商投资总经理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据了解,近期券商资管FOF型产品平均收益率仅次于权益产品。而当下券商资管也比较喜欢发行FOF型产品,不仅仅因为其亮眼的业绩,或许还有部分额外收入如佣金等。”
高净值客户群则成为券商挖掘重点。目前,还有不少投资者对FOF型产品并不是很了解,那么,券商系FOF究竟适合哪类投资者选择呢?上述券商投资总经理向记者表示,“券商系FOF比较适合大部分资金用于购买固收产品,而小部分资金用于炒股且具备合格投资者的客户,这类客户会有意愿用部分资金来购买承担比固收风险更高,收益比固定产品更多,而波动却比权益产品更小的FOF型产品。”
“由于我们公司FOF产品业绩不错,目前在营业部口碑很好,客户接受度也很高,近期每个月都有客户申购。简单点说,客户还是看产品业绩。”对于目前券商系FOF的销售情况,上述券商投资总经理进一步向记者表示。
近年来,券商FOF型产品的表现优异,也越来越受到券商的重视。对于具有种种优势的FOF型产品未来的发展,上述券商投资总经理向记者坦言:“每家券商资管的固定收益产品其实基本雷同;而券商资管的权益类产品相对于公募、私募基金来说,无论是业绩还是规模都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FOF型产品对券商资管业务发展是一片蓝海,是一条战略性方向,不少券商资管正在发力这类产品,借机实现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