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银行公告表示,对部分理财产品实施强制性清退,引起了市场和投资者的关注。
“虽然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理财净值化正在加速推进,但不合规范的存量理财产品依然很大,银行正在清理。此外,近期市场出现的理财成本收益倒挂也是银行提前终止存量产品的原因之一。”分析人士称。
部分银行理财产品被清退
不符合监管规范的存量银行理财产品正在被清退。
近期,一家国有大行提前终止了多款还未到期的理财产品。以上述银行(2018-10期)“安享长盈”财富客户专属理财产品为例,募集说明书显示,募集期为2018年3月16日-2018年3月26日,期限为1826天(5年期限),计划发行20亿元,产品拟投资:0%-80%的高流动性资产,0%-80%的债权类资产,20%-100%的权益类资产,0%-80%的其他资产或资产组合。
“按市场收益率水平测算,资产组合预期年化收益率约为7.12%,扣除销售手续费、托管费,产品到期后,若所投资的资产按时收回全额本金和收益,则客户可获得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约为6.1%。若产品到期后未达到客户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则不收取投资管理费。”该产品募集说明书显示。
不过,从今年7月份开始,上述国有大行发布公告称,结合市场变化与投资安排,为保护投资者的投资利益,计划提前终止多款产品。上述(2018-10期)“安享长盈”产品到期日由2023年3月27日变更为2020年7月22日,产品期限由1826天变更为848天,客户本金及收益于7月23日到账。此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6.1%。
早在5月15日,一家北京地区农商行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根据“资管新规”及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要求,该行将于2020年5月20日提前终止“金凤凰理财”稳健富荣金色时光天添鑫悦享人民币理财产品。
除定期理财产品外,部分前期发行的活期理财产品也在逐步退出。6月底,一家股份制银行对其“活期宝”系列产品进行解约,该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在2.4%-3.1%之间。
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早在以前也发生过。华泰证券首席研究员张继强称,以2015年为例,当年共有近百款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股市调整与利率持续下行是重要原因。“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采取提前终止的方式清退存量不合规理财产品固然有利于自身转型,但理财产品的强退却也极有可能引发投资者的不满,进而对银行声誉产生影响。因此,银行在压降存量产品的时候,需要尽量避免集中处置,确保平稳有序退出。”他称。
强监管、收益率倒挂是主因
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以后,银保监会对银行理财产品加强了法律制度和规则体系的建设,相继出台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等监管规则。
“资管新规”的重点在于打破刚性兑付、推动产品净值化转型,以及压降非标资产,对于不符合监管要求的“老产品”,要求金融机构有序压缩递减。一位国有大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资管新规施行之后,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虽然较之前有很大提升,监管部门又对过渡期进行了延长,但现状距离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
“新冠疫情从资金端和资产端给整个资管业务带来了双向的冲击,尤其是在资产端,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加大,一些受资项目原有的还款安排面临调整。由于老的理财产品,包括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期限错配较多,压降要考虑到不同银行的资本实力、信贷资源、客户的还款意愿等多种情况,银行系存量理财资产处置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上述国有大行人士称。
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近日表示,截至6月末,净值型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约为13.2万亿元,同比增长67%,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53%。
张继强称,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压降不合规理财产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要么从资产端出发对不符合监管要求的存量资产进行处置,包括非标转标、表外资产回表等,要么从负债端出发直接压缩理财产品,包括提前终止产品或使其自然到期。相较于提前终止产品,投资者对于存量资产处置的接受度更高。但是从银行角度,存量资产处置有难度,尤其是长期限非标及非上市股权。
监管因素之外,近期理财产品成本收益倒挂现象也是银行决心提前终止存量产品的重要原因。张继强表示,对于净值型产品而言,投资标的市值的下降直接体现为投资者收益的下降,在近期债市调整过程中,部分风险等级较低的净值型理财产品甚至出现了亏损。但是对于部分设定了预期收益率的非净值型存量理财产品而言,在银行的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承诺下,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实际上可以看作银行的负债成本,若投资收益不达预期,则银行需要弥补这部分差额。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当前很多被终止的合同是在“资管新规”施行之前的,承诺保本保收益,期限也较长。“在当前的环境下,这给银行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尽管投资者不愿意终止合同,但也没有其他解决办法。”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转型的发力点,潘光伟称,银行理财产品的真正核心是对投资标的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否则风险无法度量就无法管控。这就要求在计算产品投资人权益时能够及时体现投资运作的成果,暴露出当前承担的风险,而产品估值是否合理、可靠,直接决定公允价值计量的实现程度,可见估值能力是资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资产管理机构应持续关注投资标的估值变化,将估值工作贯穿于募资、投资、运作管理和退出等各个环节,为投资者发现价值、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