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以亿计的老人有养老需求,但如果将此看作无限商机的市场,则过于乐观了。至少现在,进入养老产业的医疗、地产和保险等机构觉得开发相关商业机会,是千难万难的事情。
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土地价格越来越高,继而推高了养老机构的投资成本,也把它们推向了城市的郊区。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养老行业陆家嘴峰会上,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在演讲中表示,中国老龄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土地成本太高。
“我们做健康养老非常难,(土地)这块占据了很大的成本”,党俊武说,“如果按照这样的土地逻辑走下去,到2040年我80岁的时候估计也住不起了。”党俊武是中国数以亿计的老龄人口之一,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已近2.5亿。“我要住不起(意味着)有很多人都住不起”。
这也是为什么,众多养老机构在选址的时候,更倾向在城市郊区落地。这部分解决了土地成本的问题,同时带来的则是配套设施的匮乏,老年人的社交、医疗、购物等需求往往难以同时满足。据党俊武了解,现在很多大型养老项目在郊区做不起来。在他看来,养老产业应该多考虑“场景的建设,综合体的建设,这个真的是方向。”
老年人需要的不只是一间养老的房子,而是多方面的诉求。这需要打通养老机构、医疗机构、保险机构等多方面。现在供应市场上已经存在提供这些服务的企业,但相互之间并没有很好的结合。碎片化的老龄经济市场,还没有形成商业闭环。
“因为没打通,利益在链条中没法合理分配”,华润置地的助理总裁张伟在峰会上表示。即便是成熟而资金雄厚的地产商,开发养老项目的时候同样面临一系列难题。
“现在整个(养老产业)发力点也有问题,医养结合我觉得是可笑的。”张伟在会上说,“中国的医院不挣钱,养老没有生意模式,两个凑在一起怎么会有生意模式呢?”
他认为,各个机构之间需要一个重要的链条进行协调,把中国人养老有限的钱组织起来,然后进行合理的集中安排。
国家政策层面已经介入,试图将医疗、养老等机构更紧密地捏合在一起。
2019年的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全国老龄办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5个方面15项政策措施。这其中包括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签约合作;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在土地使用上给予税费优惠等。
这些政策将如何落地,是否能有效激发机构热情,还不确定。现在,跨界参与养老产业的企业都是在小心翼翼试水。以华润置地为例,它的养老项目,采取的是房养结合的方式。不过,这部分业务对华润置地的收入贡献仍然有限。在2019年的财务报告中,华润置地对养老产业的情况也仅一笔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