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顾贞全
2019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云南自贸区”)自此正式成立。今年8月30日,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迎来周岁生日,挂牌成立一年多以来,系列新政陆续出台后,市场主体活力、产业集聚力竞争力不断增强。
近日,云南自贸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亮出自贸试验区挂牌一周年来制度创新、招商引资、片区发展等方面的“成绩单”。
一周岁“成绩单”惊人
6个月前,云南全省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公布数据:2019年,云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39.18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排名全国第3位;云南自贸区获批,成为云南省经济新增长极;对外贸易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增速排名全国第3位;实际到位外资7.23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业务应用率达100%,位于全国前列。
3个月前,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下称“昆明片区”)公布数据:截至6月中旬,昆明片区新设企业达9717户。其中,内资9677户,外资40户。同时,巫家坝片区已落户绿地、保利等总部企业项目11个。而在周年纪念日时,新设企业这个数据已上升至12560户,各类市场主体达9万余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及分支机构58家。
1个月前,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招商大会在昆明举行。大会发布加强招商引资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1+3+N”政策体系,集中签约了包括阿里巴巴、华为、新希望在内的共57个项目,总投资269亿元,其中外资3.7亿美元、内资243.09亿人民币。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1+3+N”系列支持政策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做法,每年将安排约6.7亿元资金进行政策兑现。同时,拓展受扶持的产业门类,降低对企业地方财政贡献额度的门槛要求,更多企业可以从中受益。
云南自贸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商务厅厅长赵瑞君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年,既是云南自贸试验区负重前行、承压奋进的一年,也是硕果累累、收获希望的一年。下一步,我们将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积极适应全球经济发展新形势新变化,以全面创新开放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拓展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吸引更多资源要素聚集,凝聚发展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自成“云南特色”产业群
疫情虽寒心,但这些数据令人振奋。疫情期间,招商引资未歇,一年来云南自贸区吸引总投资达千亿元。除吸引投资外,云南自贸区还部署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产业集群。
首先,昆明片区成功申报国家第一批“装备制造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以云内动力(000903.SZ)、台工精密机械、昆钢重装等企业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浙江康恩贝、云南省工投在区内投资实施工业大麻生产项目;与云南干细胞有限公司合作建设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与驻昆基地航空公司、银行等对接,布局融资租赁、保税物流及跨境金融等现代服务业。
云内动力信息中心副主任夏跃利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云内动力属于划归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的企业之一。疫情之后随着智能化、数字化生产技术的提升,促进公司快速恢复正常经营,上半年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实现了双增长的好成绩。”
此外,云南自贸区三大片区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昆明片区以昆船、北方夜视、南天信息子公司南天信息设备等为代表电子信息企业加速聚集。红河片区围绕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打造民族文化、生态养生等沿边旅游文化品牌;德宏片区推动“跨境物流+电子商务”产业融合,打造“一园双平台四服务”的跨境电商产业服务体系,近20家免税购物企业入驻,外国商品多达1万多个品类,中缅跨境快递业务量日均突破1万件,每天通过B2C、C2C方式进出姐告边境贸易区的包裹达2万个左右。
在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主任彭支伟看来,第五批自贸区结合当地特色推进体制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推动不同省区资源和产业优势互补,促进国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相关政策的促进下,云南自贸区这一年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31.05亿元,每天新诞生160户市场主体,每4天引进1户外资企业落地,市场主体增量较快。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7月16日,《昆明市促进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印发,共31条,涉及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财税支持、要素支撑、科技研发和人才激励等方面。政策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4年12月31日,该政策“真金白银”支持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加快发展。
其中的特色政策包括:建立营商环境“红黑榜”和政务服务“好差评”,昆明片区建成“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区等。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