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不少外贸企业物流成本增加、海外订单流失。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全球金融市场服务等,共同促进外贸、外资及产业链稳定,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日前,在202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现场,中国证券报记者近距离见识到中国银行业为企业保驾护航的能力。
保驾护航
为了让外贸企业及跨国企业获得优质服务,减轻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及业务的影响,中国银行多措并举,携手企业共渡难关。对于资金压力巨大、行业分布广泛的小微外贸企业,中行通过跨境撮合服务这一大“利器”,构建起全球中小企业投资合作与交流的信息化平台,解决了中小企业引进技术、出口产品寻找销路等问题,在帮助中小企业走向国际、融入全球价值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走出去”业务的金融机构之一,中国进出口银行针对服务贸易难点,以专业化、个性化和综合化金融服务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该行不仅提供并购融资、产业链整合、跨境金融、顾问咨询等综合金融服务,赋能中国企业“出海”,还通过融资与融智并举的形式为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
中国进出口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参展服贸会的宣传主题为“支持进出口贸易发展,服务新时代对外开放”,旨在重点展示中国进出口银行在服务全球贸易、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科技添翼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服务出口表现明显好于进口,贸易逆差减少。这背后离不开金融业的努力,尤其是科技已成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关键抓手。
5G、区块链、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领域中的运用,已经成为金融服务贸易的前沿趋势,这也是本次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的一大亮点。
据介绍,中国建设银行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助力外贸外资企业复工复产,更好地满足企业金融需求,依托数字化金融工具为外贸外资企业提供跨境撮合、数字会展、大数据融资等服务,支持外贸新业态和国际货运发展,帮助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响。中国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革命加速推进,金融业态和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金融”科技属性的外在表现为金融工具属性的变化和延伸,其深层逻辑则在于通过科技手段将金融服务做到极致。
今年4月,交通银行在业内首发上线了“交银跨境e金融”,为外贸企业创新打造“一站式”跨境金融旗舰平台。展会现场,交通银行全景式展示了该行近200项跨境金融产品、创新方案和亮点服务。交通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交银跨境e金融”平台设立四大类客群通道——进出口贸易、跨境投融资、自贸区、境外企业。与同业电子平台相比,“交银跨境e金融”除了具备一般网银功能,还集成了离岸业务、自贸区业务。
中国工商银行则搭建了全国首个基于多式联运“一单制”的跨境贸易区块链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单据流转慢、虚假贸易背景难甄别、信息不对称等业务痛点,实现物流、银行、企业等多方数据共享和互信互认,全流程监控跨境贸易,改写陆铁贸易金融属性,在支持中小企业普惠融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