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是未来疫情防控的一个重要手段,重要的不仅是速度,还有疫苗的可及性。
除了两个灭活疫苗进入了三期临床试验以外,中国其他新冠疫苗技术路线的研发也并没有止步。8月21日,在bioRxiv的预印版刊登了一篇论文《Recombinant SARS-CoV-2 RBD molecule with a T helper epitope as a built in adjuvant induces strong neutralization antibody response》,该文探讨了一种新冠疫苗的制备方法,研究人员来自国家疾控中心、北京科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NasdaqGS:SVA)以及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03392.SH)等,其中国家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是通讯作者之一。
论文称,亚单位疫苗因其成分简单,不易控制的危险因素少,可能成为新冠病毒的较好候选疫苗之一。同时,亚单位疫苗安全性高,产量稳定,能诱导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但需要适当的佐剂。
论文称,由于几乎所有人都有抗破伤风类毒素(TT)的内源性抗体,这种常见的抗体作为蛋白载体能有效增强抗原表位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该研究制备了一种新的RBD连接TT肽分子(命名为S1-4),并对其作为潜在亚单位疫苗的抗原性、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与不含TT肽的S1-5蛋白相比,S1-4蛋白在明矾佐剂的作用下,能刺激免疫小鼠产生较强的抗体反应,并产生Th2型细胞免疫。这为S1-4蛋白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亚单位疫苗候选分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此研究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内进行,将活体新冠病毒攻毒接种了新冠亚单位疫苗免疫小鼠,来进行病毒中和活性实验。实验发现,免疫小鼠血清中和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在第28天为192,在第35天达到256。而S1-5蛋白/明矾免疫小鼠血清中和抗体GMT在第28天和第35天分别为48和64。此外,无论是S1-4还是S1-5蛋白免疫小鼠,中和抗体GMT都随总抗体GMT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果表明,TT肽不仅能增强总抗体反应,而且能增强中和抗体。
一位参与研究的专家表示,“这个新冠疫苗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形成较大的供应量,具有年产20亿剂以上的生产效率。目前正在申请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