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构建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加快铁路尤其是高铁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国铁集团近日出台《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提出了中国铁路2035年、2050年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15年后高铁里程翻番
根据《规划纲要》,到2035年,将率先建成服务安全优质、保障坚强有力、实力国际领先的现代化铁路强国。其中,现代化铁路网率先建成。铁路网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效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枢纽衔接顺畅,网络设施智慧升级,有效供给能力充沛。全国铁路网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其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
我国大规模高铁建设自2004年开始,经过十几年的建设,至2017年宝兰高铁开通,标志着中国高铁网“四纵四横”建设收官,并开始向“八纵八横”的目标迈进。根据国铁集团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7月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4.14万公里,其中高铁3.6万公里。这也意味着,未来15年左右,高铁运营里程将比现在增加近一倍。未来15年将大致保持现有的建设规模。
同时,20万人口以上城市要实现铁路覆盖,其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这也意味着地级市基本通高铁——当前我国大多数地级市城区人口已经达到50万以上。根据规划,未来通过建设以高铁主通道为骨架、区域性高铁衔接延伸的高铁网,实现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形成相邻区域3小时高铁圈。
另外,不少经济发达的县城和沿海的一些特大镇城区人口在20万以上,这部分城市随着当前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的建设也将实现铁路覆盖。
按照国铁集团介绍,未来将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城镇化地区统筹规划建设城际和市域(郊)铁路,优先利用高铁、既有铁路通道资源服务城际、市域客运需求,形成城市群内2小时城际交通圈,都市圈、特大及超大城市1小时市域通勤圈,打造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
近日,国家发改委批复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根据规划,近期到202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4700公里,全面覆盖大湾区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和广州、深圳等重点都市圈;远期到203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5700公里,覆盖100%县级以上城市。
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一环
今年中央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今后经济工作的发展方向。其中,加快铁路建设,是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重要内容。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分析说,铁路建设本身是很大的投资,可以带动钢铁、水泥、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发展。在内循环里面,铁路是流通的基础,无论是高铁还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建设,都可以促进要素的流动,促进需求的对接,进一步打破市场壁垒,做大做强国内市场,扩大内需。
在旅游方面,对于过去因交通不便而“藏在深闺”的风景名胜地来说,高铁开通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游客。例如,贵(阳)广(州)高铁通车后,原本寂静的肇兴侗寨一年比一年热闹,贵州的旅游产业高速发展。2018年贵州省旅游总收入9471.03亿元,增长33.08%;2019年旅游总收入为12321.81亿元,增长30.1%。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高铁的建设也有利于产业向沿线转移,方便人口在沿线城市集聚,提高人口集中度和城镇化率,提高消费水平,有利于扩大内需。
例如,自 2009年武广高铁开通以来,大湾区的不少产业转移到武广高铁沿线,两湖地区的经济强县也主要分布在沿线附近。
今年6月28日,备受关注的商合杭高铁合肥至湖州段开通运营,该线经湖州站与南京至杭州。
安徽省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林斐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对安徽来说,商合杭高铁是一条贯穿南北的大通道,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皖北、皖南相互融合。同时,商合杭高铁连接长三角发达城市,有利于加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不过,彭澎也提醒,在高铁场站的选址上,还是要更加合理布局。过去一些大城市的高铁站都在远郊区,现在都在往主城区走,尤其是中等城市,最好还是离主城区近一些,这样才能方便出行,发挥更大作用。
同时,高铁、城际轨道、市域铁路的建设对于城市群和都市圈的构建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