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川系房企蓝光发展(600466.SH,下称“蓝光”)经历五年蜜月期后,迪康药业完成使命,黯然奔赴下个战场。
7月28日,蓝光发布公告称,公司及蓝迪共享拟将合计持有的迪康药业100%股权转让给汉商集团和汉商大健康,后两者拟以现金方式分别收购迪康药业109,689,214股和10,310,786股股份。
早在2015年,蓝光借壳迪康药业实现A股上市,此后五年间,蓝光凭借资本市场助力,跻身千亿房企阵营。除此以外,迪康药业这个“壳”,并未成为蓝光多元化业务的重要营收来源。
当迪康药业存在感渐弱,蓝光决定以9亿交易对价将其割舍,转身聚焦住宅地产开发和现代服务业。湖北首富阎志旗下的汉商集团,成为迪康药业的新主人,而蓝光在地产江湖的战事,还远未结束。
9亿元剥壳“净身”
迪康药业成立于1993年,公司以制药为主,在成渝两地有三个生产基地,设计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药制剂等,主要产品涉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儿科,药品包括阿莫西林、甲硝锉胶囊等。
蓝光的历史渊源则要更早。1989年,蓝光集团的前身——成都市西城区兰光汽车零配件厂成立,1992年,成都兰光房屋开发公司成立,并在此后两年正式更名为“蓝光”, 下属公司全部改制。
两家企业于2008年产生交集。彼时,蓝光集团控股迪康药业后,开始谋求借壳上市。2014年,蓝光集团旗下67亿资产被打包注入迪康药业,随后一年,后者正式更名为蓝光发展。
联姻以后,蓝光开始谋求转型,以房地产为核心主业,同时涉足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两大产业。迪康药业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艰难求生,去年净利润1.36亿元,今年前五月亏损279.13万元。
盈利艰难的迪康药业,难以成为蓝光扩张的驱动力,便被卖给新主人。百货商汉商集团则称,当下外部经济下行、竞争加剧,公司制定“商业与大健康产业并行”的发展战略,急需拓展新的业务板块和盈利增长点。
一个意欲脱手,一个谋求转型,九亿代价的交易就此产生。
交易前,蓝光发展持有迪康药业91.41%的股份,蓝迪共享持有8.59%股份,蓝迪共享为迪康药业员工股权激励平台。交易完成后,汉商集团将直接持有迪康药业99%的股份,汉商大健康持有1%的股份。
为实现接盘方提振盈利的目的,双方还签署了《业绩承诺补偿协议》,迪康药业承诺在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7000万元、9000万元和11000万元,每年研发费用不低于当年度营业收入的3%。
各方同意,若迪康药业未能实现累积承诺净利润,转让方应向受让方予以现金补偿,补偿金额为业绩承诺期内累积承诺净利润与累积实际净利润的差额。
提振地产业务
蓝光表示:“本次交易有利于公司集中资源专注于核心业务的经营和拓展,实现高度聚焦住宅地产开发和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交易预计使公司当期损益增加约2.47亿元。
蓝光确实已走到冲刺地产业务的重要关口。过去三年间,蓝光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营业收入从245.53亿元上升至391.94亿元,净利润从13.65亿元上升至34.59亿元,并跻身千亿房企行列。
然而,增速瓶颈已开始显现。去年,尽管集团销售均价同比下降13.12%,但蓝光仍未实现年度目标,全口径销售额为1012.37亿元,目标完成率92.31%,现代服务业、药品销售等多元业务也仅贡献6.73%的营收。
“公司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经历了全国扩张,但区域发展不是太均衡,城市深耕细作和区域资源配置需要进一步提升。”蓝光发展CEO迟峰在年初业绩会上表示。
截至去年末,蓝光总土储货值约2700亿元,仅能满足未来两年左右的销售,在同等级别房企中相对靠后。为此,蓝光开始大举拿地,并有意识降低西南地区占比,腾出空间支持华东、华南等区域发展。
今年前六月,蓝光新增房地产项目36个,主要位于中西部和长三角城市。为收入优质地块,蓝光不惜高溢价拿地,6月28日宁波奉化区一场土拍中,该集团斥资12亿落得一子,楼面价12050元/平方米刷新当地记录。
尽管蓝光有意发力扩张,但集团的现金流与融资现状却缚住其手脚。截至去年末,蓝光一年内到期的各项金融负债356.97亿元,同比增加75.30%,货币资金仅259.53亿元,平均融资成本也由7.54%增长至8.65%。
今年以来,在市场流动性宽松的大背景下,蓝光的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譬如5月份发行的一笔2.5亿美元高级无抵押票据,票息率11%;2020年度第一期及第二期债权融资计划,挂牌利率也高达10.5%。
迟峰表示,今年蓝光必须做大做强现金流,从融资端降低融资成本,控制资产负债比率,并加强销售回款和利润管理,提高区域效率。出售迪康药业,则是其聚焦地产业务及物业服务的关键一步。
公告同日,蓝光还发布了半年经营数据,1~6月实现销售金额380.58亿元,同比减少18%,其中合并报表权益销售金额为272.15亿元。华东区域录得销售109.72亿元,其次为华中区域,成都区域已降至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