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同比增加0.1%,深圳经济增速在四大一线城市中率先回正。
7月28日,深圳市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12634.30亿元,同比增长0.1%,增速较一季度回升6.7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6亿元,同比下降8.1%;第二产业增加值4553.60亿元,同比下降2.3%;第三产业增加值8068.64亿元,同比增长1.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0.1∶36.0∶63.9。
投资贡献大,消费仍萎靡
“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深圳市委党校(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谭刚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从拉动GDP增长的投资、消费、进出口这“三驾马车”来看,深圳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表现突出,消费总额仍呈两位数下降,进出口总额相对持平。
今年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增速较一季度提高23.9个百分点。从月度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月回升,1-2月、一季度、1-4月、1-5月、上半年增速分别为-22.9%、-16.1%、-8.6%、-0.1%和7.8%。
从产业看,上半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3%,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7%。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7%。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4%。
消费方面,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0.15亿元,同比下降14.8%,降幅较一季度收窄8.1个百分点。从月度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呈现收窄态势,1-2月、一季度、1-4月、1-5月、上半年增速分别为-20.5%、-22.9%、-20.1%、-16.5%和-14.8%。
进出口方面,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深圳市进出口总额13356.75亿元,同比下降0.5%,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1.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150.37亿元,同比下降5.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5.2个百分点;进口6206.38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较一季度提高5.8个百分点。
“深圳上半年经济增长主要的推动力来自于投资,其次是进出口,而负面影响最大的是消费。”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表示。
曲建并指出,上半年深圳的消费增长还没有到位,一方面说明疫情对老百姓的日常消费有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深圳的消费情况多年来表现一般。造成“拖后腿”的重要原因,其中之一是深圳在住房消费领域有一系列限购、限贷、限价措施,连带抑制了部分大宗消费品的成交。
曲建认为,下一阶段想要拉动消费增长,可能要把行政干预的力度适度弱化。
除上述之外,深圳上半年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也保持了较快增长。截至6月末,深圳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93980.38亿元,同比增长16.7%;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65323.02亿元,同比增长15.5%。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下降了少许。上半年,深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6%,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2.1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0.92亿元,同比下降4.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8.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78.71亿元,同比下降14.1%,降幅较一季度收窄4.2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动力足
从全国来看,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661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6%。但从一季度的负6.8%,到二季度的正3.2%,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后,形成了一个V型反弹。
从广东省来看,上半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49234.20亿元,同比下降2.5%,较一季度降幅(同比下降6.7%)明显收窄。
而另三大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上半年GDP增速分别为-3.2%、-2.6%、-2.7%。但二季度与一季度相比都实现了由负转正,环比上升。
深圳从一季度GDP同比减少6.6%到上半年同比增加0.1%,成为一线城市中首个恢复经济正增长的城市。对此,曲建认为原因有三:第一,深圳目前仍以民营经济为主,这些企业发展经济的动力充足,疫情影响带来的负面作用小一些;第二,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带动全社会的有效需求进入上升期,使得深圳经济发展尽快走出了谷底;第三,深圳以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特别是IT、生物医药产业等在疫情期间的需求爆发,带动了整体经济增长。
谭刚认为,深圳经济在一线城市中率先回正,更加体现出先行示范区的意义。
专家普遍认为,按目前趋势,国内其他地方的经济恢复正增长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