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推动制度规则的逐渐统一,一边实现硬件层面的互联互通,长期割裂的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有了新进展。
7月19日,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20〕第7号)》,同意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开展互联互通合作。
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19日表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有利于切实便利债券跨市场发行与交易,促进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形成统一市场和统一价格,为货币政策顺畅传导和宏观调控有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也有利于提升我国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效率,推动构建以客户为中心、适度竞争的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截至2020年6月末,我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107.7万亿元,居世界第二;公司信用类债券托管余额达25万亿元,仅次于信贷市场融资规模。
打通基础设施互不连通的路
债券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意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也为债券市场运行提供保障。
7月19日,根据央行官网消息,为了进一步便利债券投资者,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促进我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等基础设施可联合为发行人、投资者提供债券发行、登记托管、清算结算、付息兑付等服务。同时,央行、证监会将加强监管合作与协调,共同对通过互联互通开展的债券发行、登记、交易、托管、清算、结算等行为实施监督管理。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开展互联互通,应遵循投资者适当性等人民银行、证监会监管规定。
“市场准入要遵循两边市场的投资者适当性规定。”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一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在监管框架、发行及后续管理、交易和登记结算方面存在一定隔离。
金融监管研究院院长孙海波指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隔离最核心的原因是监管框架分别有央行和证监会两大体系,将中国债券市场分割,有时候不利于提高交易效率,资金跨市场开户托管,面临两套交易系统;对于部分创新业务形成一定阻碍。但同时由于不同市场的竞争,对于两个市场重叠的部分,有很大的效率激励作用。
“可以理解为修路的过程,把过去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不连通的路修通,稳妥有序支持合格投资者一点接入参与现券协议交易。当然,并不是发了公告就马上联通,还有一个基础设施施工的过程。”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实现的同时,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华外资银行以及境内上市的其他银行,可以选择通过互联互通机制或者以直接开户的方式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现券协议交易。
两大维度推动债市互联互通
所谓互联互通,是指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合格投资者通过两个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连接,买卖两个市场交易流通债券的机制安排。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具体可分为交易前台连接和登记结算后台连接两个部分。交易前台连接是,外汇交易中心与沪深交易所交易平台建立高效系统连接,提供交易服务;登记结算后台连接是,中央结算公司、上清所和中国结算两两互相开立名义持有人账户,建立高效系统连接,支持合格投资者实现“一点接入”交易结算。
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通过“双轮驱动”的方式,与相关部门共同实现债券市场的统一发展。一是软件维度:制度规则逐步统一;二是硬件维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自2015年以来,在公司信用类债券部际协调机制框架下,央行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推动我国债券市场各项规则逐步统一,除了上述硬件方面外,软件维度的互联互通则体现在七个方面。
具体而言,在投资者方面,支持商业银行参与交易所市场交易;在执法层面,建立债券市场统一执法机制;在信息披露上,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规则分类统一;统一监管信用评级行业;推动构建规则统一的债券违约处置框架;夯实债券违约处置法治化基础;在发行人方面,推动政策性银行在交易所市场发行金融债等。
比如,央行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全国法院审理债券纠纷案件座谈会纪要》,针对债券违约司法救济中存在的诉讼主体资格、案件受理、管辖与诉讼方式、损失赔偿责任认定、债券持有人权利保护、中介机构等其他主体责任等问题逐一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正在与相关部门一起,积极推动资产证券化规则、信用衍生品规则、债券增信业务规则等多项规则的统一。
“遵照同一套标准、同一套规则,合力推动实现我国债券市场统一对外开放。”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称。
债市发展优化社会融资结构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市场融资功能显著増强,优化了社会融资结构,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据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2020年6月末,我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107.7万亿元,居世界第二,市场规模较2015年初增长2倍。公司信用类债券托管余额达25万亿元,成为仅次于信贷市场的实体企业融资渠道,融资成本低于信贷等其他渠道。
此外,交易规模和活跃度大幅提升,市场流动性得到改善。2019年,我国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达到217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1.4倍,整体换手率达到230%,较2015年提高1倍。与此同时,交易主体和交易券种范围大幅扩展。例如,2019年银行间市场现券日均交易只数1300余只,日均交易户数达到6000多户,较2015年分别增长1倍和1.5倍。
投资者结构也在进一步优化。“商业银行持债比例已降至约57%,持有信用债比例为 26%。各类金融产品的持债比例则显著上升,从2014年的16%上升至目前的30%。”上述负责人称。
与此同时,央行也在有序推进创新工作,产品序列日益丰富。2015年以来,央行与相关部门一起,结合国家战略、各类市场主体需求以及国际实践经验,在巩固发展原有基础性产品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产品,推出二级资本债券、绿色债券、双创债券、永续债券等创新型品种,促进债券远期、利率互换、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衍生产品发展,支持财政部门推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展。
另外,自2015年以来,境外机构投资我国债券市场渠道持续丰富,特别是2017年债券通上线后,境外机构投资便利度大大提升。
“目前已有超过820家境外机构直接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持债规模达到2.5万亿元,较2015年初增长3倍。自2015年起,我国债券市场规则及会计税收等配套措施与国际成熟市场的衔接度不断提升,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熊猫债进程加速,在银行间市场已累计发行熊猫债2800多亿元。”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