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的影响,再加上早已存在的全球化回落因素,导致近一个时期全球供应链、产业链调整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话题,对于企业界而言,这不是他们想要的。为了避免潜在的冲击和影响,中国制造业应做好准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与竞争力,直面全球生产网络新变局。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一直独立自主的发展自己的工业体系,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产业链、供应链与全球生产网络开始高度融合,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制造业体系。中国入世恰逢信息电子产品大普及的前夜,中国成为全球组装工厂后,为电脑、手机等消费电子在价格上的大众化普及提供了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从全球装配车间,不断升级为全球生产网络的区域性枢纽。就像高盛最近在其报告中所认为的,历史数据显示中国产业链正经历本地化、多环节掌控和高端化趋势。
以手机为例,最初中国主要为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公司组装产品,但是,在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后,这些公司的手机几乎一夜之间消失,苹果、三星取而代之。在这近20年的时间里,尤其是智能手机时代后,中国企业在苹果供应链上不断增加。现在,苹果公司前200家供应商在全球开设的802家工厂,有382家位于中国大陆,全球占比为48%。正是因为有如此多的供应链企业,小米、OPPO、vivo等国产手机可以以比较低的成本组装手机,而华为则迈向了产业价值链最高端的芯片领域。
这在其他所有制造业领域都存在同样的现象,中国从组装开始,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以及全产业链。同样以消费电子产业为例,由于摩尔定律以及产品迭代的要求,对制造提出了“及时生产”的要求以寻求按时发布新手机等,为了降低成本,必然要求整个长供应链在时间、质量上的高度配合并以减少库存为目标。这必然会要求供应链、产业链聚集才能产生如此高效的协同效应。最终,中国制造业形成了规模经济效应、产业集群优势和物流网络体系,这是其他任何一个经济体都无法取代的集合优势,而且中国人工成本的提高正在被智能制造所抵消。
随着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并且一些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供应链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这是因为企业主要是将组装部门转移到境外,而不是整个产业链的转移,海外生产主要还是依赖中国的供应链体系,因为本地没有供应链体系,如果想要建立,成本也会远高于更大规模生产的中国同行。比如在越南生产的三星手机、纺织品等供应链主要来自中国。某些产业的组装部门向东南亚转移,加速了生产网络的区域化,但同时会巩固中国在供应链、产业链中的地位。
可以看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是由市场长期形成的,有很强的产业链集群优势与供应链效率优势,并因为大规模制造智能化技术投资,以及庞大的国内需求,会继续巩固自己在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中的优势。中国正在以更加专业的分工占据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同时在向产业链高端部分靠拢。
当然,中国制造业还有较多的核心零部件和关键设备来自全球产业链,随着中国企业向高价值链进军,这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也会面对更多更激烈的竞争。目前的风险在于,某些国家基于政治目的切断向中国出口核心零部件、关键设备或软件,并用政治手段妄图搞全球产业链重构。这会打乱中国企业迈向高价值链的行程,但全球供应链与产业链会同时遭受打击,每家企业都会受到影响。
中国需要以14亿人口构建内需体系并在此过程中继续巩固供应链、产业链安全与发展。但是,更重要的是企业要勇于走向世界成为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具有在全球建立和掌握产业链供应链的能力,只有建立强大的跨国公司,利用自己的品牌、技术与全球网络增强国内产业链和国际产业链的对接,才能不断提高国内供应链与产业链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