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100名科学家周四呼吁对健康志愿者进行新冠攻毒人体“挑战试验”,从而加速疫苗研发进程。
这些科学家当中包括15名诺贝尔奖得主。他们在一封写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院长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的公开信中称,新冠病毒的“人体攻毒挑战”试验将会让疫苗研发大幅加速。
支持者认为好处胜过风险
所谓的攻毒挑战试验,是指人为让健康的疫苗受试者感染病毒,来检测疫苗对感染的保护作用。尽管这种做法无疑将引来巨大争议,但这个叫做“快一天”(1DaySooner)的组织和100多名专家认为,“挑战试验”快速通道的好处会胜过风险,并呼吁美国政府对此给予放行。
签署这份联名信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HHMI生物学教授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ch),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阿尔文·罗斯(Alvin Roth),哈佛大学医学院威廉·凯林(William Kaelin)教授等;还包括疫苗、流行病学专家和法学、经济学、哲学等方面人士,其中有牛津大学詹纳研究所疫苗负责人阿德里安·希尔(Adrian Hill)教授,哈佛大学流行病学教授马克·利普稀奇(Marc Lipsitch),杜克大学法学院教授金·克拉威克(Kim Krawiec)等。
1DaySooner组织公开表示:“只要能够保证挑战试验能够安全有效地推动疫苗的研发,就应该排除伦理方面的监管障碍,获得支持。”
签署了这封联名信的牛津大学詹纳研究所疫苗负责人希尔教授等科学家称:“传统的有效性试验往往要花费数月时间,而人体挑战试验能够更加快速地获得更多信息。”
他们还说道,在此类试验中,志愿者在接种了候选疫苗或者对照试剂后,并不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感染病毒,而是人为地在受控的条件下暴露于病毒中。
联名信中指出:“新冠大流行必须在多个学科都进行紧急响应,很难想象在没有疫苗的状态下,全球的经济和社会应该如何复苏。人体的挑战试验将对疫苗研发做出巨大的贡献。”
今年4月,已经有35名议员呼吁美国监管机构批准人体攻毒试验,允许志愿者人为感染,以加快疫苗的研发速度。目前在世卫组织公布的上百个新冠疫苗中,已有超过20个候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保护志愿者健康和自主权是原则
不过NIH院长柯林斯表示:“目前挑战试验仍在讨论阶段,并没有进入到计划设计阶段。联名者强调,有效的“挑战试验”必须以保护志愿者的健康和自主权为首要原则。
根据世卫组织的指南,人体攻毒试验在符合某些标准的前提下是合乎道德的。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些保护措施包括受试者的年龄要相对年轻、身体健康,并能对其提供最为优质的医疗服务,实时监测。”他认为,把年龄在18至28岁,经过体检显示体内CD4细胞等指标含量高的年轻人作为“挑战对象”,能最大程度地控制风险。
“当然人体挑战试验也不是最好的办法,疫苗应急使用最好是通过免疫系统体外检测的办法获得结论。”朱同玉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世卫组织指出:“最重要的是挑战试验必须真正在获得知情者同意的道德框架下进行,并且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在谨慎的监督下进行。同时对潜在的个人风险利益以及社会风险利益进行考量和评估。
但也有科学家对这种做法表示坚决反对。一位研究埃博拉病毒的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把这种病毒人为地释放到环境中是不道德的,因为无法保证被感染的人百分之百的安全。新冠病毒现在还没有特别合适的动物测试模型,但很显然把人作为模型是有违伦理的。”
他还说道,世界可能已经因为新冠疫情来到了家门口而失去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