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摆180多天的影院,终于要迎来重新开张。
7月16日,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称,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
影院人是如何撑过这180多天的?重新开放后的影院还将面临哪些挑战?
艰难地活下来
根据中国电影家协会5月末发布的《电影院生存状况调研报告》(下称《报告》),今年一季度全国总票房22.38亿元,同比去年下降88%。受访的187家影院提供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每家影院平均收入34.45万元,平均运营成本为117.9万元,全部影院从2月开始入不敷出。截至3月底,已有20%影院进行裁员。截至4月,将近半数的影院账上资金不足,现金流告急;多达42%的影院认为自己有“关门大吉”的风险。
CGV(希界维)中国总裁张京淳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已经半年多时间没有回到自己在韩国的家乡,但更让他忧心的是CGV影院3000多名员工的生存问题。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影院收入遭遇跳崖式下降,员工工资大幅缩水,甚至只拿到当地社保规定的最低工资,不少影院员工转行开直播带货、做微商、做保险,希望“熬”过这一段时光,不少影院行业从业人员也已经是招聘网站的常客。
“我最担心的就是疫情后员工的生活状态,近半年来,我们的员工按照所在城市最低标准发工资,生活陷入困顿。”张京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电影院是支撑整个影院行业的核心产业,电影院停业会导致整个电影行业的停滞不前。只有尽快恢复影院的营业才可以真正复苏电影产业,也才可以让影视从业者的生活回到正轨。”
2019年上半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300亿元,但今年2月以来,影院几乎颗粒无收。
张京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新冠疫情爆发时,正值春节档假期,当时各大影院为了备战春节档,都进购了大量的卖品,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春节档“消失”,这些卖品也成了烫手的山芋。
对于积压的卖品,CGV采用员工内购和在所在商场摆摊的方式消化,也有一些影院和外卖平台合作,进行“影院卖品外送”,但也只能消化部分卖品。
除了卖品的损失,停业期间影院的固定支出和人工成本仍然持续增长,固定费用中占最高比重的部分是租金及物业管理费。
疫情期间,政府机关和商业地产开发商都在持续发布自己的租赁费减免方案,各大影院也在积极与开发商和物业商讨减免影院停业期间的租金和物业管理费的可能性。
“开发商分为国企和民企,一般国企性质的开发商会响应国家政策给我们3个月免租,民营性质的开发商我们也积极谈判,有些愿意给予一定减免,有些谈起来很困难,30%的减免也很难谈。”张京淳说。
此外,各地政府公布了各类税费的减免政策,如社保(养老/工伤/失业)减免,水电/燃气等补贴。这些政策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影院而言,是重大利好。
人工成本是压在影院身上的另一座大山。
调查显示,万达院线旗下626家影院,已经有部分经营困难影院人离职,但尚未进行大规模裁员。按照万达影城系1.5万名员工而言,每月的人工成本支出压力确实很大。
为了应对危机,CGV影城通过管理层和员工降薪的方式渡过难关。海上明珠影城则在保证员工生活所需的情况下,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安抚鼓励员工,帮助员工通过兼职共渡难关。
“我们允许员工在疫情期间兼职,同时也与影院所在物业沟通,如果疫情期间商场内需要兼职岗位优先考虑影院员工。”海上明珠影业总裁李珉表示。
即便影院通过各种方式节流,但在没有开源的情况下,大批影院的现金流告急。
“在这次疫情中倒闭的影院大多是只有4个厅的中小型影院,大型影院还在撑。影院市场一定会在疫情结束之后实现洗牌,观影环境佳、运营品质高、服务质量好的影院公司才会在优胜劣汰中生存下来。” 张京淳表示。
时刻为开业做准备
在疫情来临之前,电影爱好者安琪是各大影院的常客。她几乎每个星期都要走进影院观影,还做了一个电影公号,写影评,但这半年来,没有新的电影上映,她的公号也断更了。她直言:“没有电影的日子,在家里要憋坏了。”
“我在疫情期间,时不时就会刷刷淘票票,看看有没有电影上映,我3月底的时候听说电影院要开放了,马上兴奋地又去点开淘票票,但当时排片的基本上都是国内的小成本电影,国产大片和外国进口大片都没上,有点失望,也没了走进电影院的冲动。”安琪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猫眼研究所3月末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观众依然表示不想回到影院看电影。但最近这一状况有了可喜的改变,相较于3月份,绝大部分的观众表示愿意回到电影院看电影,但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放映影片的内容。
春节档搁浅的电影《唐人街探案3》《夺冠》《姜子牙》以及其他的一些新片,如《紧急救援》《急先锋》,好莱坞大片《花木兰》《信条》等都是观众期待比较大的电影。
“《信条》北美定档7月17日,这是疫情结束后全球最期待的电影,《花木兰》北美定档7月24日,这是中国影院复苏的风向标。”张京淳曾说。
而在影院闭门的半年里,影院为了能及早开门迎客,在防疫、消杀和市场宣传方面的工作一直没有停。
李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影院一直在为重新开业做积极准备。
“我们按照政府的防疫要求,做好防疫宣传,与专业的消毒清理公司合作规范安全程序,也安装了最新的紫外消杀系统;降低库存,简化卖品种类和做好影城卫生整理,定期定时消毒清洁;与第三方平台合作,保证好线上购票的稳定,减少接触和排队;放映设备也做定期维护和调试,时刻为开业做好准备;我们也通过自媒体平台与会员保持互动,刺激观影热情。” 李珉说。
如今看到影院重新开门的消息,安琪非常激动。“电影院终于开门了,如果有好的片子上映,我肯定会戴着口罩去看。我们可以用各种措施保护好自己,戴口罩的不方便并没有大于看电影的快感。”安琪如是说。
前景不容乐观
影院虽然受到重新开张消息的鼓舞,但是能否抢回在疫情期间被视频网站夺走的流量还未可知。
华安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在报告中提到,疫情暴发加速了互联网服务的崛起。她认为有些行业将被疫情永久改变,影院就是其中之一。
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爱奇艺、腾讯视频等流媒体平台是消费者观影首选,且付费观影的接受度较高,64%的消费者表示能接受付费观影。
张京淳对上述观点并不认可,他认为线上媒体在疫情期间表现亮眼的原因是,在全国电影院没有开业的情况想,观众不得不选线上观影。“相比视频网络,电影院有设备上的优势,视听感觉上的震撼是家庭观影达不到的,我认为影院开门后大部分消费者还是会回来。”
李珉同样认为,视频网站未来不会威胁到影院的生存,原因在于:
第一,电影放映更多的是场景体验,影迷到影院观影是享受观影氛围带来的感受;第二,专业的放映设备,光效和音响的搭配不是线上视频可以轻易取代的;第三,到影院观影也是情侣、朋友、家庭聚会的一种渠道;第四,每一部制作精良的影片都需要不小的投资,在考虑投资回报的同时通过影院面向全国影迷上映才能更好地获得投资回报,在视频网站上映无法获得足够的回报空间。
虽然影院业内人士并不认同视频网站对影院会构成威胁,但他们对下半年的票房情况也并不乐观。
《报告》认为,九成影院并不看好疫情后短期内恢复活力。半数影院认为,要达到疫情前的观影状态,至少3~6个月;37%的影院认为需半年以上时间。
张京淳表示:“去年下半年全国票房是328亿元,但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也许难以达到去年同等水平,但我们依然期待好的片源可以带来报复性观影消费。”
但安琪认为,考虑到自己的时间成本、观影成本,和对安全性担忧,还是会按照自己以前的观影习惯继续观影,不太可能出现“报复性观影”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