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药业(600518.SH)巨额财务造假被处罚,广发证券(000776.SZ)也将为此付出代价。
7月10日,证监会宣布,拟对广发证券采取暂停保荐机构资格6个月、暂不受理债券承销业务有关文件12个月的监管措施。
同时,拟对14名直接责任人及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分别采取认定为不适当人选10年至20年、公开谴责、限制时任相关高管人员领取报酬等监管措施,并责令广发证券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内部追责,按公司规定追回相关报酬收入。
第一财经记者从权威渠道了解到,证监会没有针对广发证券进行立案调查,但在行政监管时,选择采取了较为严厉的措施。
“暂停投行业务,认定20年不当人选,在对券商的行政监管措施当中,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认定。”有了解该处罚情况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重创投行业务
2020年是“IPO大年”,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改革都在加速推进。不过,广发证券注定将错过这一轮投行业务爆发期。
记者根据Wind统计,以最新公告日来看,广发证券仅今年上半年推进的IPO保荐项目就有22个。其中创业板项目数量最多达6个,主板、科创板项目各有5个,中小板项目3个。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公司项目为广发证券与中泰证券联合保荐,其余21个项目均为广发证券独立保荐。
10家企业已受理,4家企业已预披露更新,2家企业已发行,3家企业辅导备案登记受理,2家企业已回复,1家企业已反馈。
这些企业可能会大批更换保荐机构。“企业如果不换保荐人,就只能等着。但谁愿意等呢?”前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记者称。
另外,广发证券债券承销规模较大,据公司2019年年报,去年全年广发证券主承销发行债券166期,主承销金额1359.29亿元,主承销金额同比上升41.13%。
其中,主承销金额最大的是金融债,达504.84亿,其次为公司债(423.34亿)、企业债(280.33亿)。
广发证券进入7月以来股价持续上涨,从7月1日的14元/股上涨至最高18.88元/股的高点。截至10日收盘,股价报收17.65元/股。
限制执业,追回高管报酬
证监会表示,将对多位责任人采取监管措施,并责令广发证券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内部追责,按公司规定追回相关报酬收入。
记者查阅广发证券2019年年报发现,公司有14位高管税前年薪逾百万。
广发证券执行董事、董事长孙树明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99.79万元,税前年薪逾百万的还有总经理林治海(193.63万元),首席风险官辛治运(184.92万元),副总经理张威(200.89万元),常务副总经理秦力(203.1万元),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孙晓燕(199.38万元),监事长、职工监事张少华(191.48万元)等14人,其中汤晓东任职状态为离任。
康美药业造假案爆发之后,证监会要求广发证券进行自查,控制存量规模,防止新增风险。同时,证监会也同步对广发证券2014年以来相关投行业务情况进行全面核查。
调查发现,广发证券及相关人员在相关投行项目执业过程中未能勤勉尽责,存在尽职调查环节基本程序缺失、缺乏应有的执业审慎、内部质量控制流于形式、未按规定履行持续督导义务等重大违规行为。
前述了解案情人士对记者表示,广发证券与康美药业的合作是比较多的,这次处罚不是针对康美药业个案,而是针对广发证券在投行业务方面整体存在的问题。
证监会7月10日重申,保荐机构及其他中介机构承担重要的“看门人”职责,是资本市场核查验证、专业把关的首道防线,必须严守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底线要求。部分机构及从业人员缺乏职业操守,内控松散,管控失效,履职不力,把关不严,将严重损害资本市场秩序,破坏行业生态。
对此,证监会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持有案必查、有错必惩,让违规者付出代价。
证监会称,随着新《证券法》颁布实施和注册制改革深入推进,保荐机构等各类中介机构的责任进一步加大,各机构必须提高认识、从严要求,切实把法规要求转化成归位尽责的内在动力和行动自觉,完善内部控制,强化风险意识,坚守勤勉底线,提高履职水平,充分发挥“看门人”作用。
同时,证监会将严格落实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全面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坚决惩处违法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