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度、小米小爱、B站泠鸢、微软小冰四位虚拟歌手在今天开幕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成团出道”。
“虚拟天团”合唱的WAIC主题曲《智联家园》是全球首支人工智能作曲并由虚拟形象合唱的歌曲。
歌曲创作与演唱属于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工作,这难道意味着作曲人和歌手的工作会被AI(人工智能)取代?AI是否已经有能力从事有创造性工作?是否会威胁到一大批工作岗位?
有AI专家认为,“缺乏感情的AI永远都不可能超越顶级作曲家、作词家和歌唱家。”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蔡恒进表示,从音乐领域来看,人工智能很可能马上就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水平,甚至创作出被人们欣赏的、广泛流行的音乐作品。在作诗、电子竞技等开放领域也有出色表现。
但他也认为,虽然机器已经产生了智能并且仍在成长,但他也自信人类仍有不可取代的部分。
复旦大学哲学院教授徐英瑾告诉第一财经记者,AI作曲其实并不稀奇,因为作曲是所有创造性工作中最简单的一类,实际上是由很多数字构成,AI可以根据传统音乐规律,通过算法自动地产生很多数字组合,然后人类可以在这些数字组合里面挑一些听上去还可以的作品。
“当然,AI可以部分上替代作曲人,但质量上还是不能和人创作出来的音乐相媲美。” 徐英瑾说。
浙江大学科学技术与产业文化研究中心学术与课题协调负责人张为志认为,AI作曲和演唱是一类新的艺术,可以称为AI艺术,包括AI音乐、AI绘画、AI影视、AI造型、AI建筑等。只是艺术家族新添一类成员而已。
“但是AI从事艺术创造和人的区别就在于,创造性与情感性,一个是发自然人的个体认知差异,一个是规则性的。” 张为志表示。
那么,未来AI会取代哪些工作?哪些工作又是AI不能撼动的呢?
德拓信息联合创始人兼CEO黄海清认为,未来的工作中,简单的重复性工作基本上都会被AI代替,比如放射科医生。现在AI读片水平已经超过了工作3年的普通医师,但还不能完全取代,除非AI图片准确率到100%,否则仍存在风险。此外,迎宾员、一部分驾驶员、流水线上的工人、一般的技能老师都有可能被取代。
而张为志认为,AI的发展只会导致人机之间的分工变化,不会产生哪个行业被替代的结果,而是每个行业内的人机分工再调整。不论哪个行业,总体上是创造性、情感性、自主性弱的工作内容将会通通分给AI去完成。
蔡恒进表示,人工智能能取代人类机械的工作,还能帮助能力强的人取代能力弱的人、资源占有丰富的人取代资源占有少的人。面对这种趋势我们更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反思自身独特性,找到自己不能被机器、被他人取代的地方。
“我们在创造工具的过程中创造出了人工智能,但其能力超过了简单工具的范畴。人工智能有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情感方式,甚至是延续方式的可能。在不可挣脱的物理定理束缚之外,人类仍然可以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尤其可以靠人工智能帮助我们进一步拓展能力的边界。” 蔡恒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