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沪深两市单日成交逼近1.8万亿的大关,震荡加大变得不可避免,短线操作的难度增加,当前投资者应当理性应对行情,寻找“估值洼地”和潜在补涨标的,避免盲目追逐市场热点,不要成为个股高位接盘的对象。
当前市场情绪依然高涨,无论是散户还是机构都在跑步入市,7月8日上午成交就已经达到9129亿元,虽然指数盘中一度跳水翻绿,但在十点半开始探底回升后,上午上证指数上涨0.74%,报收3370.23点。
市场在连续放量后板块轮动积极,场内资金寻找轮动机会,而前期强势个股盘中大幅震荡,其实这些都是牛市进入中段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投资者对于二季度以及下半年经济的复苏预期,带来金融、地产等周期板块的估值修复;此外,海外资金和居民资金加速入市(包括踊跃认购公募基金等),首选金融等低估值板块建仓,更是放大了市场短期赚钱效应。
从过去两周的行情来看,金融股成为当之无愧的领涨先锋,类似情形在2014年12月和2012年12月都出现过,但回过头来看也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以2014年12月9日之后的行情为例,大多数券商股都出现远远跑输大盘的情况,2015年6月后的大跌更是将股价几乎打回原形。对此,投资者应当重温历史认真复盘,吸取过去行情的经验教训,不要盲目追逐热点。
相比2014年底开始的“杠杆牛”行情来看,当前行情相对健康,其实市场还有不少板块并未开始轮动,比如地产产业链上下游,“稳增长”预期的各种受惠标的,汽车产业链等可选消费品种,而且这些板块普遍来说估值也比较低,将来受惠于经济全面复苏,业绩改善的空间很大,投资者可以关注起来。
每一轮行情,一旦有强周期板块的轮动,包括金融、地产、资源等,几乎所有强周期板块都会受惠,只是谁先谁后的问题,弹性较大的券商往往是牛市的先锋。但投资者应该切记强周期板块“来得快、去得也快”的惯例,一旦周期类股票全面轮动,“估值洼地”被填平,就应该开始谨慎起来,当然目前距离所有“估值洼地”消失的情况,依然有一定的距离。
什么时候才应该“撤退”?成交继续全面放大的情况下,目前暂时看不到行情结束的标志,但投资者应当对未来上市公司的大规模融资项目有所警惕,一旦数百亿元的融资项目不断推出,可能就会逐步对资金面形成“透支”,一旦市场进入全面调整阶段,投资者就要争取让自己距离出口更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