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天闪电过会,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下称“中芯国际”)成为了首家同时实现“A+H”的科创红筹企业。
6月19日,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公告显示,中芯国际科创板首发过会。公司的上市申请于6月1日获得上市申请受理,6月4日进入问询环节,6月7日公司回复首轮问询。3天问询、4天回复、19天过会的速度也刷新了京沪高铁(601816.SH)此前创下的23天过会纪录。
中芯国际是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大陆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配套服务最完善、跨国经营的专业晶圆代工企业,主要为客户提供0.35微米至14 纳米多种技术节点、不同工艺平台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
公司本次拟在科创板发行募集资金总额高达200亿元,超过中国通号首发募资105亿,有望成为新的科创板“吸金王”。
同时,中芯国际募集资金用于投入12英寸SN1芯片项目,符合国产替代和周期复苏的背景,借此带动以中芯国际为中心的国内半导体厂商的工艺迭代和业绩增长。
对于中芯国际的闪电过会,一位上海投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A股发行上市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包括注册制推出、允许红筹公司在境内上市等等,是中芯国际实现科创板上市的重要助推力。未来,科创板上市机制的包容度、灵活性会吸引更多质地优良的高新科技企业在A股上市。”
本次上市委会议提出问询的主要问题,包括中芯国际14nm和28nm等较先进制程产品的市场定位及未来应用前景。
根据中芯国际此前的回复显示,公司是全球范围内有技术能力提供14nm技术节点的纯晶圆代工厂4家之一。目前,14纳米已建设月产能 6000 片,产能和产量处于稳步爬升阶段。未来随着产能的持续扩张,公司将持续投入相应的研发及设备支出。
中芯国际14nm产品虽已产生营收贡献,但占比仍比较低。公告显示,2019年14纳米制程产品收入为5,706.15万元,该晶圆代工业务主要服务于手机应用处理器等领域的终端客户。截至2020年一季度,14纳米制程产品收入为7215.42万元,占公司当季营收的1.3%,较上年末微升0.3%。
此外,截至目前,中芯国际的28nm产品收入及占比持续下降。但产能依然过剩,且产品毛利率为负。原因主要为当前全球28nm制程厂家有5家,2018 年和 2019 年度全球28nm制程市场出现产能过剩。
对于28nm制程未来较高折旧压力影响。中芯国际此前表示,集成电路晶圆代工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新产线投产后会在一定时期内面临较高的折旧负担,随着生产规模的增长与折旧压力的递减,产线的毛利率水平将会逐渐提升,是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
上市委会议提出,要求公司说明超过3亿美金的28nm制程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在手订单是否构成亏损订单,是否预计了相关损失,以及对报告期内财务报表的影响;毛利率持续负是否构成上述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减值的迹象。
业绩方面来看,中芯国际的业绩仍面临扣非净利润可能亏损的压力。2017年~2019年,中芯国际分别实现营收213.90亿元、230.17亿元、220.1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12.45亿元、7.47亿元、17.94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3亿元、-6.17亿元及-5.22亿元。
不过,中芯国际在今年第一季度实现了扭亏。报告期内,中芯国际实现营业收入64.01亿元,同比增加38%,毛利率为21.5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43亿元。
根据业内预测,中芯国际最快将于7月初正式在科创板挂牌上市。
兴业证券的研报给出了对中芯国际四种潜在估值锚猜测:估值锚一,以可比板块和中国通号(688009.SH)A股/港股溢价196%/189%推算,中芯国际潜在估值1919亿元/1856亿元;估值锚二,以科创板半导体行业12家公司,剔除头部3家公司后,其余9家PE、PB推算,中芯国际潜在估值2231亿元/2913亿元;估值锚三,以台积电和全球可比公司PB推算,潜在估值2351亿元/597亿元;估值锚四,以与台积电市场份额比值推算,潜在估值209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