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妍
继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发文规范结构性存款后,北京银保监局日前下发《关于结构性存款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强调严控业务总量及增速、确保产品设计审慎合规、加强资金来源甄别、切实规范宣传销售行为等4个方面内容,进一步规范结构性存款业务。
《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后了解到,随着监管进一步规范,结构性存款产品不仅发行规模有所下降,收益率也逐渐下滑。同时,假结构性产品几乎销声匿迹,在产品设计上多以三层收益结构为主,基本符合监管层对真结构存款的要求。
结构性产品
发行规模与收益率双降
继2019年监管层多次发文规范结构性存款后,结构性存款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但进入2020年以来,北京地区的部分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规模再度出现增量、增速“双高”现象,加剧了存款市场的非理性竞争。为防范该业务产生的各类风险,6月12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关于结构性存款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进一步要求辖内商业银行在2020年末,将总量控制在监管政策要求的范围之内,并确保产品设计审慎合规,切实杜绝“假结构”等问题。
近期,《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后发现,结构性存款市场已有明显降温迹象,大部分银行发行的结构性存款呈现“量价齐跌”的局面,甚至部分银行已停售结构性存款。
部分银行发行的结构性产品有明显降温迹象。一家国有大行的理财经理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目前该行在售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只有2款,同一期的其他产品均显示已经售罄。“由于结构性存款规模受到限制,同时购买的人较多,产品发行后仅仅十几分钟就卖光了,没额度了。”
除了产品发行量减少外,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也持续下滑,多家银行结构性存款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已下调至3%之下。其中,一家股份制银行“挂钩汇率三层区间”的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已从3%以上降至2.9%。
“一款挂钩欧元、美元看涨三层区间的14天结构性存款,预期到期年化利率为0.3%或3%或3.2%。”据某国有大行理财经理介绍称,目前该行3个月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上浮后为1.35%,这款14天结构性存款产品保底年化收益率仅为0.3%。“一直以来,大部分结构性存款产品浮动利率的最低值都要远超存款基准利率,如今到期的收益率可能还不如存款产品的基准利率。”
部分银行已停售结构性存款产品。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接到上级通知,从上周五到6月底将停止销售结构性存款,6月底之后是否恢复发行还未知。
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不完全统计,在6月1日至7日期间,人民币结构性存款产品发行了98只,平均期限为144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27%,环比下降28BP。融360分析师刘银平指出,近期结构性存款收益率跌幅明显,近一个月跌幅已达60BP。
严监管下
三层结构产品“出位”
随着一系列监管要求的执行,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收益结构的设计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证券日报》记者走访调查后发现,以往银行的结构性存款都是两层收益结构,并且浮动收益率的波动区间设计较窄,可以“保证”投资者的收益率,但如今这样的产品越来越少,目前更多的是设置三档收益率或者宽幅收益区间。
具体而言,挂钩两层区间的结构性存款,预期收益率只有两个。触发条件达到时,即获得最低收益;没有达到的则是最高收益。三层区间的结构性存款,比两层区间的结构更复杂,收益率区间范围也更大,最终获取的收益落在中间范围的概率较大。
某国有大行的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为了符合监管要求,近期该行对结构性存款的产品设计进行了调整,目前发行的结构性存款很多都是三层收益结构,而触发执行条件的概率,直接决定了最终兑付给投资者的收益。具体来看,触碰到保底利率的概率是15%,获得中等收益的概率是75%,达到最高收益的概率是25%。“三层收益结构性存款的波动性较小,收益相对更加稳定,符合监管层对保本理财的要求。”
一家股份制银行网点的理财经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这一期发行的产品来看,几乎全部是三层收益结构,只有外币类仍挂钩两层区间。”
尽管部分银行目前在售的结构性存款仍有一些挂钩两层收益区间的,但从产品收益率来看,将结构性存款产品的最高与最低预期收益率的差值拉大,更符合真结构性存款的基本要求。
以上述国有大行为例,目前只有一款产品挂钩两层区间。据悉,该款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0.3%或4%。该行理财经理提醒称,尽管最高收益可达4%,但不能只看最高预期收益率,前几期这款产品也有达到最低收益率的。“以后投资理财产品都会面临亏损风险。”
此外,结构性存款的产品设计越来越规范。《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已在发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说明书中增加了“冷静期”一栏,部分银行还在宣传单上用醒目的红色字体注明,提醒投资者理性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在《证券日报》记者咨询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进行合规销售的意识也比以往增强不少,多位理财经理主动提示产品风险,表示有可能达到最低收益,提醒投资者近期同业理财亏损的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