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月1日,备受关注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出台,《方案》提出了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等11个方面共39条具体政策,把海南岛打造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今日本报针对《方案》的政策措施、投资机会以及金融机构的作用等采访专家学者给予解读。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蓝图敲定
本报记者 刘萌
6月1日,备受关注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简称《方案》)终于面世。
《方案》包括总体要求、制度设计、分步骤分阶段安排和组织实施四大部分,敲定了海南自由贸易港(下称“海南自贸港”)的建设蓝图。具体来看,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谈及《方案》的亮点有哪些,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第一,更全面。涉及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等十一个方面,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的自由贸易港建设方案。第二,更开放。政策既关注了海南旅游业、免税、贸易等存量经济的再拓展机遇,也在政策上给予了金融创新、制度创新等更多地增量空间。第三,更务实。方案提出了明确的分步骤分阶段的安排,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作为未来五年的重要突破口,标志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已经进入到快速推进和实质落实阶段。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肖本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方案》在制度创新方面进行系统集成,在贸易、投资、资金、人才、运输五大方面的自由便利化程度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政策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如零关税和对人才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比如,《方案》提出,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的其他地区(以下简称内地)之间设立“二线”。当货物从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入内地,原则上按进口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照章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对鼓励类产业企业生产的不含进口料件或者含进口料件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增值超过30%(含)的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又比如,《方案》提出,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
《方案》明确赋予海南更大改革自主权。具体到方案的内容,在投资自由便利方面,大幅放宽海南自由贸易港市场准入,实施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创新完善投资自由制度,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制度,以及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在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方面,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围绕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分阶段开放资本项目,有序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境外资金自由便利流动。在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方面,在确保数据流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扩大数据领域开放,创新安全制度设计,实现数据充分汇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方案》赋予海南独特的地位,特别是从自贸港立法角度在五个自由和一个有序方面提供制度支持,这是制度型开放迈出的重要一步。从贸易、投资、资金到人员、运输等全方位的自由对标,并探索新的跨境数据流动的规则,都体现出高水平的开放特色。此外,在税制、行政管理等方面也都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
“海南自贸港目前在基础设施建设、营商便利度提升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加快新能源和环保汽车的推广、建立基础科学研究基地等方面都起到了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刘哲表示,具体到《方案》的落实,有三个发力点:第一,重视立法环节,这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基础。加快营商环境优化和建设,进行前瞻性的主动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第二,用好用足用活政策。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改革开放的时间窗口;以政策红利,打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加强产业链的布局,以及与内地、国际贸易、产业链的对接。第三,聚焦人才战略,把海南打造成人才高地。在人才引进方面,除了有竞争力的薪酬、税收优惠之外,如何为人才提供更好地发展平台、为其子女提供更好地教育环境、为其家人提供更好的医疗环境,可以创新人才的雇佣机制,提供人才弹性就业等。
《方案》提出五大基本原则:借鉴国际经验,体现中国特色,符合海南定位,突出改革创新,坚持底线思维。肖本华表示,未来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关键是要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贸易、投资、资金、人才、运输的便利化和自由化程度,为此海南自贸港还要围绕这五个方面进一步研究出台具体方案,推动政策落地见效。海南自贸港既要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也要考虑到中国的特色和海南的实际,在扩大开放和提高自由化程度的同时要有底线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