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强
今日A股市场放量大涨,部分网友认为这和周末刷屏的“T+0”消息有关。这在笔者看来实在太牵强。
我们知道,日前上交所就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于资本市场建言作出回应时表示,将以问题为导向,从优化“资本供给”和“制度供给”入手推动下一步工作。其中提到,将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保证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保证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实现。
其实,这不是交易所第一次对“T+0”交易机制进行回应。事实上,在2019年3月上交所就有过类似的表态,称基于对科创板“建立更加市场化的交易机制”的考虑,上交所对包括T+0在内的交易机制加强了研究论证。
因此,投资者不必对此过度解读。
同时,笔者认为,即便是“T+0”来了,也不是赚钱的“万能神药”,股民朋友很大程度上也不可能因此获得巨大回报。
首先,“T+0”不能为普通投资者带来交易优势。
大家期待“T+0“无非是希望利用交易速度快的优势,当天低买高卖,频繁进出多赚差价。这可能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因为快速的买卖需要极快和极高的技术分析能力。翻开强势股的K线图,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股价的拉升往往在几分钟之内就已结束,思考决策的时间应该是以秒计的,这样的判断能力在普通投资者中应该是很少见的。
就算大家都有这个能力,如果按照操作博弈逻辑,中小投资者仍就处在绝对劣势。年初有一则消息,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发现,电子交易公司之间的平均竞争仅持续79微秒(1微秒等于百万分之一秒),比眨眼的速度还快,只有最快执行交易的公司获得了好处。与以微秒级别的交易对手来竞争速度,显然对普通投资者是非常不利的。这个研究结果也是这样显示的,高频交易员抓住价格稍稍滞后的机会,每年在全球股市赚取近50亿美元的收入。
其次,对于部分个人投资者“T+0”相当于放大了风险。
每个投资者都有“高抛低吸”的美好愿望,希望自己能够在下跌或持续性下跌前一瞬抛出股票,规避风险,再等到股票跌到上涨或持续性上涨前一瞬趁机买回来,赚取高效利润。
但“高抛低吸”是把“双刃剑”,利用反复的操作,既可以是多赚几个百分点,也可以是多亏几个百分点。笔者并不否认有能多获得收益者的存在,但从整体来讲,普通投资者在急燥的心情驱动下,反复操作赚到便宜是小概率事件。
为什么会是这一结果?以2019年为例,剔除当年新上市个股后A股市值大幅增加,市场参与者整体应该赚到较多利益,但事实上个人投资者仍有不少人没赚到钱。据统计,剔除2019年上市新股后,年底的3555只个股的总值为56.28万亿元,较年初42.97万亿元增加了13.31万亿元,这意味着股市是向投资者发了大大的红包。
但据投保基金发布的《2019年度全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股票投资获利的专业机构投资者、一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比例分别为91.4%、68.9%和55.2%。可见市场大派红包,且在抑制机构投资者使用高频手段“T+0”机制下,个人投资者也只有不到六成的受访者盈利,盈利区间也主要集中在10-30%,要知道股票市值的增长可以达到了30.97%。
在市场上涨的过程中,个股投资者大多数尚不能实现盈利,在放大了风险与收益的“T+0”机制下结果也可想而知。
最后,决定市场牛熊的是股票的价值。
每当股市震荡盘整时,总会有各种对股市扶持的呼吁,包括减缓甚至暂停新股发行、降低印花税、减少佣金、扩大各种资金入市规模等等,“T+0”也是其中之一。不过,历史的经验表明,这些并不能改变市场的趋势。
经济学原理中,商品的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决定了价格。股票作为一种商品,投资者买股票的需求来自于赚钱,持股的信心则来自于股票的价值,股票的价值由公司经营情况决定。从这一角度看,上述呼吁的确无法改变投资者与股票之间的供需关系。
因此,在笔者看来,A股并不需要在交易规则上制造牛市,我们要做的是进一步优化市场功能,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编辑 白宝玉 策划 张颖 吴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