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总理详解经济政策新思路,实现“六保”就实现正增长

2020-05-29 13:13:19来源:第一财经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记者会,就经济政策、就业民生、疫情影响、中美关系等热点问题回答了中外媒体的提问。

李克强表示,我们一定要稳住当前的经济,稳定前行,但也要避免起重脚,扬起尘土迷了后人的路。但是如果经济方面或其他方面再出现大的变化,我们还留有政策空间,不管是财政、金融、社保,都有政策储备,可以及时出台新的政策,而且不会犹豫,保持中国经济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中国经济保持稳定、稳住基本盘,本身就是对世界的贡献,而且会为世界经济恢复增长、实现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李克强说。

5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实现“六保”就会实现经济正增长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

“实现了六保的任务,特别是前三保,我们就会实现今年中国经济正增长,而且要力争有一定的幅度,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前行。”李克强在记者会上表示,今年没有确定GDP增长的量化指标,但确定了保居民就业、基本民生、市场主体等“六保”的目标任务,这和GDP经济增长有直接的关系。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表示,中国经济目前确实受到了疫情影响,但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看长远和大局,中国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变。全年如果中国经济能有一个正的增长,或者在此基础上,争取一个3%左右的增长速度,这从全世界来讲,应该说都是非常不容易的。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近期发布2020年中期《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计世界经济2020年将下降3.2%。世界经济将缓慢复苏。

在记者会上,就“未来几个月是否会出台更大规模的刺激措施”的提问,李克强回应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出了一个规模性的政策举措,应该说是有力度的。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今年的财政刺激政策体现在,首先新增1万亿元赤字、发行1万亿元特别国债和新增1.6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府总计新增举债3.6万亿元。其次,延长阶段性减免社保费等举措,预计全年给企业新增减负2.5万亿元。另外,对企业金融支持也在加强,通过延长还本付息等举措,来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过去我们说过,不搞大水漫灌,现在还是这样,但是特殊时期要有特殊的政策,我们叫做放水养鱼。没有足够的水,鱼是活不了的。但是如果泛滥了,就会形成泡沫,就会有人从中套利,鱼也养不成,还会有人浑水摸鱼。所以我们采取的措施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要摸准脉下准药。不论是筹钱或者说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都要走新路。”李克强说。

新在哪里?首先是发力方向不再是简单地靠投资驱动,而是聚焦“六稳”“六保”,稳住中国经济基本盘。

其次,今年财政资金使用方式也有创新。总理表示,我们强调政策资金要直达地方、直达基层、直达民生。新增的赤字和抗疫国债资金全部转给地方,省里面也就是“过路财神”,直达基层。

为此,今年中央首设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初定规模为6050亿元,这笔资金将直接拨付给市县政府,支持地方“六保”。

李克强表示,我们现在要采取一个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这些钱要全部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要建立实名制,这些都是有账可查的,决不允许做假账,也决不允许偷梁换柱。

为市场主体纾困、稳就业

李克强在记者会上多次强调了市场化改革。他表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表明,越是困难越要坚持改革,我们宏观政策提出的稳和保是通过市场主体去支撑的,而且是围着市场主体的困难和关切去做,这本身就是市场化改革的做法。

李克强表示,首先是要让市场主体活下来。政策的真金白银主要是为市场主体纾困,激发他们的市场活力。真金白银要确保落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身上。这次政府工作报告说要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我们现在有1.2亿市场主体,他们就是青山,留住他们,就会赢得未来。

李克强说,我们推出的规模性政策叫作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主要是来稳就业、保民生。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撰文分析,在这次疫情冲击下,很多企业不是因为自己经营不善、选错了业务方向而遭受损失,所以必须帮助它们渡过难关。现阶段,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稳企业和保就业。

“一系列政策措施优惠力度大、受益范围广,有力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帮助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国进一步出台有温度、有力度、阶段性的助企纾困政策,加快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达产和经济社会恢复正常运行。通过制度性安排和阶段性政策并举,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企业税费负担。

张连起表示,近年来,我国出台的减税降费措施是制度性、持续性的,比如增值税改革、企业所得税改革,叠加累积效应很大,企业减负会越来越明显。在此基础上,新政策的出台给企业带来更多减税红利。2020年减税降费预计2.5万亿元。可以说,减税降费在2019年创下2.36万亿元的历史新高后,将再次刷新纪录。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表示,当前全球疫情蔓延,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前所未有,此时更需要依托经济制度优势为国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当前仍要更大限度地激发我国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而面对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就业难题,李克强表示,要稳住现有岗位,创造更多新的岗位,并对重点人群提供重点扶持政策。

受到疫情影响,与2019年的目标相比,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定的就业目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调。新增就业从1100万人下降到900万;城镇调查失业率从5.5%上升到了6%,城镇登记失业率也从4.5%提升到了5.5%。

李克强表示,为稳住现有就业岗位,政策能用尽用,投入的钱是最多的,规模性政策资金允许基层用于减税降费,而且允许用于为企业减房租、贴利息。以及采取资助企业以训稳岗的政策。同时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对重点人群就业有重点扶持政策,例如大学生就业群体,今明两年将持续提供就业服务等。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张兆安表示,做好今年的“六稳”和“六保”工作,眼下最重要的就是让新政策、好政策尽快落实落细。要把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有推出的新政策和新举措,快速高效地落实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去,精准施策。

消费、投资仍是发力点

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李克强表示,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我们不可能轻车走熟路,只能是大车行难路。所以我们在政策上要注重创新。我们这次所采取的规模性政策,用了70%左右的资金比较直接地去支撑居民收入,因为这样做就可以促进消费、带动市场。

目前,生产端的复苏快于需求端。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从上月下降1.1%转为正增长,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5%。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消费复苏慢于供给恢复,未来刺激消费活力、打通供需的良性循环是关键。在前期金融支持、减税降费等救助政策之后,企业的流动性得到了明显改善。随着复工复产和推进,企业的生产和盈利均进入恢复期,但消费端的恢复弱于供给端。

“如果不能推动消费与供给的同步复苏,企业的库存压力将会显现,降低企业盈利改善的持续性。考虑到海外疫情仍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海外需求萎缩对于中国出口订单的滞后影响仍不可忽视。”刘哲说。

除了扩大消费,李克强表示,还要扩大有效投资,我们投资的重点是“两新一重”,就是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要用改革的办法,用这些资金来撬动社会资金的投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做好数字经济领域的“新基建”有助于促进技术创新和生产力提升。在这类领域,要加大开放市场准入,更加依靠市场机制与企业行为。

疫情压力之下,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进度从未停滞。中国不断加大国家级经开区、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等示范区的开放力度,加强对外商企业的服务,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等,指导地方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切实做好服务以及外资促进、保护等各项工作。

刘哲表示,当前无论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是城市竞争力的提升,都不再是简单拼政策优惠、拼资源储备、拼成本低廉的阶段,之后需要拼营商环境。营商环境的优化不是简单一次性达标的问题,不是一阵风。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是新经济产业对于经营环境的新要求,关系到经济发展质量、城市竞争力,以及产业转型的进度。

张云勇表示,5G是新基建最关键的领域之一,具有承上启下作用,其发展将有效拉动投资,并促进各类数字经济发展。对于5G未来发展,建议政府有序引导,从源头上进行顶层设计、合理规划,尤其加大税费优惠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