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多地对电动车和摩托车驾驶人佩戴头盔的严查和明确规定,头盔市场需求大增,价格成倍上涨。
价格暴涨的背后,不乏此前“炒口罩”的套路和“倒爷”身影。
对此,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日发出消息称,随着电动自行车安全头盔需求集中释放,部分企业和平台销售的安全头盔价格暴涨。公安部对此高度重视,主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系沟通,并指导各地公安机关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严查价格违法行为,斩断哄抬头盔价格的违法链条。
浙江、河北和江苏等地也纷纷收紧对头盔市场及生产企业的监管。严格的监管和愈加规范的市场,让更多头盔生产商看到了商机,加大了产能投入。
头盔涨价被盯紧
公安部要求,各地要稳妥推进“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同时提醒安全头盔生产、销售企业,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不做侵害群众利益的事,不做扰乱市场秩序的事,不做违法犯罪的事。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企业和个人,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也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关注头盔市场价格动态,摸排全省头盔生产企业情况,对重点地区、重点生产企业开展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价格正常秩序,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5月19日,展开突击检查的温州市苍南县市监局,在严查头盔价格的同时,重点严查质量,检查各经营单位证照情况、产品标识及进货台账。截至目前,已检查电动车及头盔经营单位68家,发现头盔标签不齐全等违规问题15处,并现场责令改正。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则回应,头盔属于价格放开商品,价格由市场供需产生,属于市场调节价,随着市场供求而变化。价检局会密切关注,发现价格违法行为,将严厉查处。
江苏苏州市和南通市都直接向当地的头盔经营者及相关单位发出了提醒告诫函。其中,苏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企业,不得价外加价、捆绑销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不得限制生产销售数量、分割市场;除生产自用外,不得超出正常的存储数量或存储周期,大量囤积市场供应紧张的商品等。
南通市场监督管理局也明确表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对头盔价格的监管力度,及时受理群众价格投诉举报,依法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对查实存在囤积居奇、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串通涨价、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的,将依法予以处罚;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构成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出口商新增千万内销订单
在国内头盔制造企业中,浙江远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规模排在前列。
该公司行政总监余彪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公司每年4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全部是出口所得。由于产品定位高端,此前并没有考虑过进入国内市场。
“之前不考虑内销市场,很大的因素是同行业的品质和标准偏低,不想参与低价竞争。”余彪表示,但近期市场需求大增,政府管控日趋收紧,对于品质的要求及标准都将提高,这为他们这样的企业提供了机会。
目前,该公司接到的内销订单已排到了6月中旬。“国内新增订单估计在40万~50万件,约2000万元。”余彪称,同等产品在国内销售的价格会比出口到国外便宜至少20%~30%。
为了满足国内激增的市场需求,该公司已经在着手新增生产线,预计两周后能投入使用,新增产量将达到每天3万个。
根据国金证券研报,头盔的市场缺口将超过2亿个,头盔企业日常产量2000个就属于大厂。
启信宝数据显示,目前,经营范围或企业名称中包含“头盔”的存续企业有4677家,其中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元的有686家。从地域来看,广东头盔相关企业有1085家,湖南860家,浙江749家。
除了长期生产和经营头盔相关产品的企业,据天眼查的数据,近一个月来,我国新增头盔相关企业超过35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