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西部在大开发的过程中,能源供需关系将呈现出新的格局。
5月17日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指出,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
经济发展,能源先行。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意见》指出,要做好“优化能源供需结构”的工作。
《意见》指出:“优化煤炭生产与消费结构,推动煤炭清洁生产与智能高效开采,积极推进煤炭分级分质梯级利用,稳步开展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升级示范。建设一批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加快煤层气等勘探开发利用。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开展黄河梯级电站大型储能项目研究,培育一批清洁能源基地。”
《意见》还指出:“加快风电、光伏发电就地消纳。继续加大西电东送等跨省区重点输电通道建设,提升清洁电力输送能力。加强电网调峰能力建设,有效解决弃风弃光弃水问题。”“积极推进配电网改造行动和农网改造升级,提高偏远地区供电能力。加快北煤南运通道和大型煤炭储备基地建设,继续加强油气支线、终端管网建设。构建多层次天然气储备体系,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加快建立地下储气库。支持符合环保、能效等标准要求的高载能行业向西部清洁能源优势地区集中。”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西部大开发的特点是在新时代和新的国际背景下进行的,所以《意见》谈及“优化能源供需结构”的举措,非常及时和关键。
曾鸣举例说,西部地区的可再生能源,作为基地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最后通过特高压通道实现远距离输送到中部和东部地区来消纳,十多年来一直有争议,尤其是在最近这几年,因为这涉及到中东部地区自身也有不少的可再生能源。另外,中东部地区也可以通过分布式的方式来进行就地消纳。但在目前的国情下,应该对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消纳方式进行协调,共同发展。
不过,曾鸣表示,从此次《意见》来看,中国未来将侧重于对西部地区的可再生能源进行大规模、集中式的开发和利用。“当然,这并不是说,中东部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开发,并不重要,最终还是集中式和分布式的互相协调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曾鸣表示,这次《意见》还就“配电网改造行动和农网改造升级”在国家层面上做了明确的规定。
随着西部大开发,曾鸣认为,未来电力市场化改革会出现一些新的调整,涉及到电力市场的结构、模式、监管规则等。
就西部地区的电力消纳问题,厦门大学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西部的清洁能源潜力相对较大,包括风电光伏和水电,但西部人口密度较低,市场较小,要想在通过清洁能源来拉动西部的经济,就需要通过特高压等通道往东部输送,以解决当地弃风弃光弃水问题。
此外,林伯强认为,有效解决弃风弃光弃水问题的另一个做法是,最近几年的趋势是把东部相关的重工业搬到西部,增加了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相对来说,通过高耗能的重工业向西部转移,会比西电东送的做法潜力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