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流行病学调查所发挥的作用不可或缺。
“在这次新冠疫情的控制中,疾控部门在流调中发挥了重要的主力军作用。”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4月30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上海常住及流动人口接近3000万。如何第一时间阻断传染源?从上到下的流行病学调查怎样有序开展?疾控队伍如何对疑似人员进行跟踪?
三级梯队共同参与流调
流行病学调查的作用,在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更多的人传染疾病。
孙晓冬称,“上海在做流调工作的时候,共有三个梯队近2000人参与。除了调动了市、区两级疾控中心作为核心部门之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参与到整个流调的队伍当中。其中,作为核心部门的市区两级疾控人员约有737人。”
然而,流行病学调查对于疾控人员的考验也异常之大。“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需要足够细心。因为流调追求细枝末节的内容,细到每一个被调查对象的所有生活轨迹、方方面面。”
对此,上海市长宁区疾控中心主任朱文穗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流调是个很繁琐的工作。以新冠疫情为例,我们要了解患者发病前14天的轨迹、了解患者是在哪个环节以及被谁感染。”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了解患者发病后的轨迹,要追踪患者可能的密接人员有哪些。因为只有把密接人员隔离才能阻断传播,只有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细致入微,才能阻断传播途径。”朱文穗说。
专业流行病学调查的路径究竟怎样进行?朱文穗告诉记者,“我们区疾控中心的专业流调队伍会对发热门诊的疑似或确诊病人等逐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这些都是我们独立完成的。”
“另外,我们会将本区域的疑似或确诊病人的信息形成流调报告,以及我们所判断的密接人员发送到上海市级疾控中心。随后,再由上海市疾控中心统一对不在本区的密接人员协调外区疾控进行密接追踪;同时,对交通工具上的可能密接进行密接排查后再发到区疾控进行后续追踪。”
流调人员还需要足够的恒心和耐心。比如在之前发现的一起聚集性疫情中,一男一女两个病例,女性确诊病例是由该男性作为传染源;在先后对160多位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后,通过将近7天努力,最终在多层关系中追溯到了男性病例的感染源。
“这就凸显了流调工作要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流调工作不是说一次调查就可以完成的,就像公安破案一样,要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 孙晓冬对此表示。
上海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急性传染病防治科公共卫生医师俞晓告诉记者,“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是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意义非常重大。但流调员不能独立完成这项任务,非常需要市民的配合;因为我们要帮助患者回忆发病前14天和发病后,去过哪些地方、做过哪些事、接触过哪些人,从而判断这些信息中和疾病相关的蛛丝马迹。”
据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介绍,截至昨日24时,发热门诊共接诊接近28万人次,留观隔离17500例左右,截至昨天为止上海共发现339例境内病人,境外输入的共发现308例。
将防控网络前移、下移
如果说,流行病学调查堪比一场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的“侦查”,那么将流行病学调查前移到机场、下移到社区则是此次疫情中的新经验。
在外界关注境外输入病例的当下,上海疾控部门较早就介入了口岸的疫情防控工作,并将疾控网络关口前移。
据孙晓冬描述,“最高峰时,我们派出了45名人员分三班在浦东和虹桥两大机场,进行入境人员健康信息、旅客信息的搜集。而这些信息,为后续病例确诊后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入境人员的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的排摸打下了基础。”
而在进行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的排摸上,上海也汲取了2009年甲流的工作经验。“当时,我们专门为密切接触者的排摸在疾控中心成立了追踪办公室,今年1月下旬,我们也如法炮制专门成立这样一个专班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单单口岸的航班现在已经追踪了将近160架班次,从航班追踪管理到的,本市管理的人员多达6000多人。”孙晓冬补充说。
除了防范境外输入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将这一工作下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而压实到每个小区,也是此次疫情的成功经验。
第一财经记者在长宁区北新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疫情应急防控期间,该中心临床、公卫等各科室医生在满足日常接诊工作外,也担负起了流行病学调查等额外工作任务。
“疫情期间,我们要对辖区内隔离人员进行居家医护管理。比如我每天要上门对6~8户(随发现和排除人数而变化)隔离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健康监管等工作并将其活动轨迹等记录下来。”该中心公共卫生科医生、流调小组组长朱金娣告诉记者。
当然,除了新冠流行病学调查,朱医生的日常接诊工作还包括了儿童、成人疫苗接种、疾控相关任务等。
上海市杨浦区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辉也表示,“非典时期,我们依靠社区和街道发现重点人员,但这次我们的防范网络在不断壮大、完善。除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街道、居委、公安、疾控中心,还包括社区志愿者我们组成了四人小组或者更大的团队在社区排除了重点人群,对信息进行核实,保证重点人员不遗漏。”
流调模式向社区下移也有一定原因。“非典时期是集中观察,而此次新冠疫情我们对于重点人员则采取了居家隔离、集中隔离。当然,三级公共卫生体系网络的作用和功能,已经逐步凸显出来了。” 刘辉补充说。
流行病学调查如何持续赋能疾控?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国发院研究员王虎峰认为,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部分人员不如实反映情况,谎报瞒报;那么未来,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帮助形成新的证据链,使得人员的运动轨迹更加清晰准确。运用健康码实现精细化管理就是很好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