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020年,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获批开业,运营之初,产品先行,养老金融成为不少理财子公司布局的重心。
近日,兴银理财推出首款养老型理财产品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资金募集,该产品采用5年期封闭式管理,且全部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业绩基准为5%~5.5%;此前,光大理财于2月20日正式上线一款5年期封闭式净值型养老主题理财,1000元起投,业绩比较基准为4.7%~6.1%。
截至目前,除兴银理财和光大理财外,还有多家理财子公司推出了养老系列相关产品,比如工银理财的颐合系列养老产品、交银理财的稳享养老三年定开产品、中邮理财的财富养老三年定开产品、招银理财的招睿颐养系列产品等。值得一提的是,多家理财子公司将养老理财作为公司开业首发的理财产品。
抢滩养老市场已是业内共识。邮储银行副行长徐学明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就曾介绍,中邮理财已初步确立了搭建“普惠+财富+养老”产品体系;兴银理财在成立伊始就把面向老年细分客群、创新养老理财产品作为该公司三大特色产品之一。
那么,银行理财子公司为何加码布局养老产品?上海基煜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总裁王翔称,这既是解决我国居民养老资金不足、资本市场改革需要吸引长期资金的外在需求,也是银行理财产品基于养老场景应用的内在需求。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力布局养老金融可以发挥其母行在个人账户体系上的天然优势,可以直接连接银行的客户资金资源和实体资产,是实现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
光大理财总经理潘东也曾发文表示,目前我国养老金呈现整体规模小、结构失衡两个突出特征,特别是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发展显著落后。在资管新规对资管机构统一规制、公平准入的要求之下,银行理财子公司能够打通银行渠道、养老金和资本市场的关键环节,加快推进我国养老金体系特别是第三支柱的建设,缓解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提高居民的养老保障。
一方面,银行可以凭借渠道客户优势提高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规模,并以账户为基础更好了解客户,实现大类资产配置;另一方面,投资端上,在布局现金管理和“固收+”产品的同时,还可借助与对公企业的长期险黏性,挖掘更好的投资方向,降低净值的波动性,满足银行客户的风险偏好。
工银理财总裁、董事会执行董事唐凌云亦认为,银行渠道是养老理财最重要的流量入口,银行可以依托各经营业务积累的大量的代发养老金、代发工资之类的客户资源,为客户定制一站式综合养老服务,提供良好的运营基础。另外,银行理财公司也应该抓住养老保险市场的发展机遇,推动银行理财产品纳入养老保险第三支柱。
纵观目前理财子公司已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多位于4%~6%之间,期限较长,且大多为固定收益类产品,其中又以固收增强型为主,即固定收益类资产权重占比较大,辅以权益类及衍生品资产,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标的又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二级市场结构化优先级等。
有观点分析,虽然与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相比,银行在网点渠道、客户基础等多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但养老产品主要诉求还是在权益类投资方面,理财子公司现阶段的权益投研能力还有待检验。
不过,王翔表示,养老产品的设计以追求养老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为目的,所以需要理财子公司发挥资产配置功能,合理控制投资组合波动风险,理财子公司可以通过组合投资的模式投资于公募基金,也可以通过与基金投顾合作,分散投资、优中选优,弥补自身权益投资能力不足的劣势,达到上述目标。
潘东也提及,银行理财已在基建等非标投资、股票FOF、股权投资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投资范围还将更加多元化,第三支柱长期资金的稳定性有助于银行理财将更多长期资金配置到资本市场和股权市场。
除此,还有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养老市场的深耕还需培养客户建立养老意识,即唤醒民众的养老金融意识;而银行在设计相关产品时,也应考虑客户自身风险偏好、资产及收入情况、理财目标等。
王翔也称,理财子公司在进行养老金融的创新时,可发挥银行的综合金融服务优势,比如为客户提供理财规划、养老产业金融、税务和法律顾问服务等综合化养老金融服务,满足客户在养老业务方面的全方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