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副司长李慧3月17日在发改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确实对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了明显影响,供需两端均受到了较大冲击,一些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很多困难,前两个月主要经济数据都出现了明显回落。
李慧同时强调,疫情的冲击是暂时性的、阶段性的,随着疫情防控的成效日渐显现,一系列已经出台的阶段性应急政策措施逐步落地,特别是后续我们还将适时推动出台一系列对冲政策,企业活力和市场潜力将进一步激发,我国经济运行必将回归常态,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具有很多支撑。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今年1~2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4.5%。主要经济指标均出现下滑。
李慧认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我们是可以承受的,特别是我国拥有雄厚的物资技术基础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应对疫情影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比如说,短时间内我国各种应急物资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有效发挥并迅速扩张,及时满足了快速攀升的防控需求和大量集中的生活需求,这也充分体现出了我国经济具有的强大供给能力、适应能力和修复能力。
当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提高较快,除湖北等个别省份外,全国其他省(区、市)复工率均已超过90%,其中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广西、重庆等已接近100%。
近期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对宏观政策作了大幅调整。李慧对此回应说,中国拥有的政策工具依然充足,将密切监测经济运行态势,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适时推动相关储备政策出台实施,加大政策对冲力度,力争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完成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鉴于目前海外疫情依然在扩散,短期内难以看到拐点,因此未来海外需求的疲软和全球产业链的冲击可能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二次影响。政府在政策层面要保持相机抉择的立场,更多是加大推动前期政策的加速落地而非考虑出台更多的刺激政策。
针对物价问题,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绍宗在发布会上表示,关于后期价格走势,我国经济韧性强、活力足,工农业产品市场供给充足,服务业发展迅速,物价保持平稳运行的基础牢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产能进一步释放,物价涨幅有望回落。预计全年物价走势将呈前高后低的态势,不存在全面上涨的基础。
彭绍宗表示,2月份CPI上涨主要是由猪肉和蔬菜拉动,物价运行的结构特征十分明显。从统计数据看,当月的猪肉价格上涨了9.3%,蔬菜9.5%,二者对CPI环比涨幅拉动的比例合计达到了92%。
蔬菜价格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产销受阻,一度出现出村进城“两头难”,导致春节过后,蔬菜价格一反常态,不降返升,拉涨CPI。但是,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仍处在温和区间。从总体上看,全社会供给充足,物价总水平平稳运行的态势并没有改变。
工业生产价格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2月份PPI同比小幅下降0.4%,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有所下降,但少数小品种比如生产口罩的熔喷布、测温枪的热传感器等,因为需求快速增长,而出现了价格上涨。也有一些中间产品,因为前一段时间相关企业复工复产还比较慢,供需衔接不太畅通,导致供应不足,出现短时间涨价。
彭绍宗表示,目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一些医疗物资需求的高点已经过去,物流运输更加畅通,企业加快复工复产,有关部门严肃查处哄抬物价、借机炒作、牟取暴利等违法违规行为,市场供应形势明显好转,价格趋向平稳。
章俊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整体来看,虽然需求较弱压制了非食品端的表现,但交通和供需格局趋紧依然对食品端形成支撑,因此2月CPI虽然较上月有所下行但整体仍处高位。预计随着基数效应的降低,叠加新冠疫情对需求的压制,CPI继续上行的动能将逐步减弱,有较大概率呈现“前高后低”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