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内期货市场本周飘红 全球疫情扩散或将持续施压大宗商品
本周国内期货市场收盘,大宗商品在本周几乎全线上涨,其中铁矿石主力合约在本周的涨幅达到了5.43%,燃油、沥青、橡胶、螺纹钢、棕榈油等品种主力合约的涨幅均超过了3%。尽管内盘期货市场在本周迎来上涨,但业内人士提醒,短期需警惕空头继续肆虐,但中长期看,经济基本面有望回归常态,国内独立品种有望表现抗跌。
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3月5日12时,除中国外,78个国家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达到14942例,超过100例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有韩国(5766例)、意大利(3144例)、伊朗(2922例)、日本(1035例)、德国(351例)、法国(285例)、西班牙(223例)、美国(158例)、新加坡(112例)。其中,韩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确诊病例的大幅上升,使得全球金融市场的避险情绪仍将占主导地位。
部分经济体承压影响全球大宗商品需求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全球各国经济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其中严重依赖资源经济的商品国压力更为明显。
以近邻韩国、日本为例:据韩联社及韩国每日经济新闻28日报道,现代汽车蔚山工厂的一名员工感染了新冠病毒,该工厂已全面停产。分析人士认为,若韩国本土疫情出现蔓延,汽车及相关企业会受到更大冲击。除韩国之外,日本疫情形势也不容乐观。作为亚洲汽车主产国,中日韩相互之间联系紧密,即使个别地区停产,其影响也将扩散至其他地区相关企业。此外,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1月,我国乘用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27.6%和20.2%。
因此,橡胶作为汽车轮胎的原材料,橡胶期货、20号胶期货再次探底既是现货需求低迷的结果,也是全球系统性因素导致恐慌情绪蔓延造成的。
此外,随着随着卫生事件在日本、美国以及欧洲的蔓延,电子和半导体产业链受到影响,进而使得有色金属——锡承压。伦敦锡自2月以来下跌4.7%,内盘沪锡2月以来累计下跌1.4%,最大跌幅一度至4.77%。除锡之外,铜、锌、镍等有色金属也受黄金回落而承压。
2月份大宗商品指数:指数大幅回落市场下行显著
本月5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发布的2020年2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80.6%,跌至自数据调查以来的最低。各分项指数中,供应指数和销售指数均出现暴跌,库存指数则出现暴涨。业内人士表示,进入3月份,虽然企业正逐步复工复产,但由于供应端复产先于需求端,预计供强需弱的格局仍将维持,市场运行压力难以出现明显缓解。
报告显示,在国内矿山受疫情影响减产以及国外发运量下降的背景下,国内铁矿石供应量时隔九个月后,出现大幅下降,当月供应量较上月减少29.3%。铁矿石期货也是内盘市场中少有的节后开市以来市场价格保持上涨的,自2月3日以来,相对于一众跌幅超10%的其他品种,铁矿石的涨幅为0.7%。
大宗商品的内外盘传递性风险在石油衍生品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本周上期原油小幅下跌0.93%,但自2月3日以来已累计下跌21.7%。本周最低至348.2/吨创下自2018年12月25日以来最低。
数据统计,2月份国内成品油供应较1月份减少19.5%,市场供应整体下降明显。1月末受突发事件的影响,各地区人员出行、交通运输量大幅度下降,致使成品油需求下滑。预计3月份,国内成品油产量或将持续减少,市场供应仍将继续下降。
疫情扩散或将持续施压大宗商品
美联储周二宣布调降基准利率0.5个百分点,这是2008年危机以来首度紧急降息。降息决定突显了美联储对新冠疫情的担忧,此轮疫情已在世界各地扩散。
市场对于全球宏观经济大幅下降的担忧,导致大宗商品面临需求大幅下滑风险。倘若疫情发展超出预期的风险。尽管目前来,疫情仍属于短期事件,但如果疫情发展超出预期,其对整个经济影响将进一步扩大,从而对大宗商品产生不利影响。
业内专家表示,2月份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供需双弱,库存激增。尽管当前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各地正积极、有序地进行复工和复产,但供应端的恢复将先于需求端,商品供应压力或将进一步加大,库存压力短期内难有缓解。
预计3月份,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仍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不过,随着行业企业复工复产的逐步推进,加之国内政策加码,市场信心有望迎来修复,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预计进入二季度国内大宗商品市场的下行压力将会逐渐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