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武汉着手救助滞留人员,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2020-02-28 18:12:56来源:第一财经

“我现在手上没钱了,还欠了几天的房租。幸亏今天志愿者给了一份盒饭,不然我又要饿肚子了。”2月27日晚8时许,住在硚口区一家日租小旅社内的黄先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今年35岁的黄先生系孝感市孝南区人,在武汉做临时工,平常主要接搬运方面的活。春节前的1月23日,辛苦忙活一年的他准备搭乘城际交通回家,不料碰上武汉疫情封城。整个春节至今,黄先生都住在硚口区的小旅社内。

与黄先生一样因为封城滞留武汉的人员还有来自湖北安陆的张女士。近期,武汉本地加大了对滞留武汉人员的救助力度。不过据第一财经记者调查,目前在“困难人员”认定,以及救助方式方面,仍存在难以统一的局面,更给本已背负繁重任务的基层工作人员增加了压力。

武汉加大滞留外地人员救助

现年46岁的张女士是湖北安陆人,平常在汉做家政服务工作。整个春节,她一直在辗转市区各地找房子住宿,经常食不果腹。

据张女士口述,她本来在武汉市一个社区居民家做保姆,这户人家有一对老夫妻。老爹爹年前被医院查出确诊为新冠肺炎,此后老婆婆也住进医院,“本来我是要在她家住到年后的,后来我很害怕自己也得这个病,在医院肺部拍片做了检查,好在没什么事。大年初五(1月29日),我就搬走了。”

搬走之后,张女士一边打工,一边找住宿和吃饭的地方。1月下旬和2月上旬,火神山和雷神山相继开建,张女士还过去应聘做了几天工,“女同志做不了重活,我主要是在里面做点小工,比如清洁卫生,打打杂等。”

对于黄先生和张女士这类的滞留武汉的外地人员,早在春节期间,湖北疫情处于关键阶段之际,来自当地民政系统的权威人士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有滞留在汉的人员流落在街头,缺少住宿的场所以及食物等生活保障物资。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民政系统对这类人员进行了救助,要求所在街道、社区为他们解决住宿和生活物资问题,检查身体,解决吃住问题,再给点补助,但全市并未成集中、系统的专门救助力量。

此外,武汉市民政局下设的武汉市救助管理站亦在正常运转,但面对全市大量滞留在汉人员,给该站救助工作带来压力。

“相关部门当时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医院确诊病例的救治,以及社区确诊、疑似病例的摸排清零等工作上,根本顾不上这类滞留在武汉的人员。”回忆起那段经历,上述民政系统的人士颇为遗憾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最近滞留在汉外地人员遇到的困难就集中爆发了,可能他们有些人身上的钱物已消耗殆尽。

“打工挣的一些钱在年前已经寄回家了,我现在手头上也没多少钱,你们可以查我的支付宝和微信等记录。我还欠了几天的房租钱,不过房东并没找我收。”黄先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早在几天前的2月23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滞留在鄂外地人员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鄂防指发 [2020] 76号)通告,为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滞留在鄂外地人员服务保障工作,根据中央赴湖北指导组及省指挥部领导同志要求,通知要求各地落实属地责任、迅速摸清底数、公布求助方式、分类实施救助。

2月25日晚,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主持召开专题调度会,研究督办滞留在汉外地人员保障等工作。就滞留武汉人员的管理和服务,王忠林表示,要严格按照外防输出要求,将这项工作做得严密、谨慎,还要体现武汉人民的热情和人文关怀:要把滞留武汉人员的底数摸清楚,保障好他们的生活,发动他们参与志愿服务;加强引导宣传,武汉正处于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请大家支持配合。

27日,就疫情防控期间滞留在汉外地人员服务保障工作,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正式发布通告(第19号文),对因离汉通道管控滞留在武汉、生活存在困难的外地人员,由所在区政府及有关方面提供救助服务。

上述“第19号文”指,滞留在汉外地人员面临住宿困难的,由所在区政府妥善安置,并提供食宿等基本生活保障;对在武汉就业就学的人员,由所在单位、学校提供必要生活保障;对急需医疗救助的滞留在汉外地人员,由所在区政府安排到指定医院医治,确有困难的,医疗费用由所在区政府负责;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滞留在汉外地人员,由民政部门给予临时生活困难救助。

不过对于滞留在汉外地人员的“困难程度”,上述“19号文”并未详尽提及。“最近我的电话比以前较多,主要是很多滞留在汉的外地人员求助。”27日,上述武汉市民政系统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与同事正在忙于对这类人员的救助工作。

发救助金?还是发食物?

“我已经连续一周都在吃泡面,现在正为明天的食物发愁。”黄先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最发愁的还是吃饭问题,住的位置已经没有任何食物,床底下只剩下两桶泡面了

27日中午,在另外一位滞留人员的带领下,黄先生与他一起见到了一位来附近运送食物的志愿者,“这名志愿者还挺热心的,叫我后面吃饭也继续找他,可是我哪好意思再去找别人呢?”

2月22日,武汉市民政部门出台规定提出救济措施,并发布了《市民政局关于开展滞留在汉外地旅客临时生活救助的通知》(下称“滞留在汉外地旅客救助”)。

第一财经记者独家获得了这份通知文件全文,通知上的救助对象为“因疫情影响离汉通道关闭而暂时无法离汉返乡的外地游客、来汉就医患者、在汉务工人员等生活出现困难的非武汉户籍旅客。”

上述通知文件称,救助标准为“一次性发放临时生活救助金3000元”,救助资金来源为,“所需资金由市级财政预算安排,各区财政先行垫付。”

根据操作办法显示,生活困难旅客就近到社区或者通过网络、电话申请登记。申请时需如实提供有效身份证明,并按要求填写救助申请表。

成天待在昏暗的小旅社内,黄先生偶尔也看看新闻,并未注意到这份文件,直到遇到一位志愿者之后,在对方的提醒下,他才登陆武汉市民政局官网,进入首页滚动窗口提示的“疫情防控期间滞留在汉旅客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申请入口”,填写了相关的个人信息。

第一财经记者登录上述民政官网发现,该申请入口需要进行扫码,填写详细的姓名、身份证号、户籍地、来函缘由以及困难情形等信息。

黄先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已按照要求填写了自己的个人救助信息,“武汉像我这样需要救助的人员蛮多,也不可能每个人都去发放这笔钱,我也没抱多大希望。只是现在有这个政策,我就想去争取一下,即使不发放也没关系。”

“这是困难救助金,而不是福利,并不是所有滞留武汉人员都有。”武汉市某区民政局低保中心负责人对匿名咨询救助政策的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有的外地人把这份困难救助金当成福利,这显然是不对的。

不过,对于救助人员的标准,上述人士表示,只能凭“人工判断”,比如现场来申请的人员,可以让他打开相关交易记录,“这些可能需要你们去把握,也无法用文件的形式一一去列举和规定起来。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确实有困难的话就(发放这笔钱)去救呗。”

对于“困难人员”的认定,洪山区某街道的工作人员王萱(化名)也感到十分为难,对于武汉市户籍的人员我们可以内部查询他们是否有车、房等资产以及是否办理公积金、社保以及工商执照等手续,“但对于非武汉户籍人员,我们无法查询,更没有权限查询。”

“2016年我还被追过责,也是为一位困难人员申请救助金。对方是一位女性,丈夫因故去世,独自带着孩子,仅从申请材料来看,确系困难群体,但当时很多资料未入网,无法查询到对方的全部底细。”王萱表示,可是后来通过大数据查询发现,对方还有房屋门面、公司等资产。

“这笔救助资金真的很容易给出去,许多人员都可以说自己很困难,核实身份和材料的过程比较复杂,我们一时无法判断,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王萱说,有的人员是从外地来汉探亲的,但也不排除真的有些人员需要救助。

为了社区内居民的生活物资供应以及求助,王萱的所在街道已经十分忙碌。不过,仍要抽调精力救助滞留武汉外地人员。2月22日,王萱和同事救助了一位滞留在汉的人员。这名人员姓田,今年32岁,系湖北来凤县人,之前在武汉白沙洲大市场打工,因封城不能回家。

据王萱介绍,田先生在辖区高架桥墩下支起了一个帐篷,居住条件较差,“社区人员发现后,及时跟我们反映,领导说直接发点救助金给他。我说这样不行,他们现在最缺的是住宿和食物。”

随后,社区人员将田先生带至附近医院做了CT检查,显示结果良好,“考虑到田先生无住处,通过协调,我们最后将他送至安置点集中安置,解决了他的实际困难。”

“政府如果想解决我们困难的话,应该这都不是难事。像我们这样的人,搞个地方集中隔离起来,每天发放吃的、喝的等生活物资,等疫情之后再放出来。”黄先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有困难我们大家都知道,但还是希望先解决吃饭问题。

(即日起,第一财经亦征集滞留武汉外地人员困难救助线索,联系电话/微信:1380276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