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一场名为《设计的价值在中国》的展览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开幕,展览中138件展品“地气”十足,从设计风格、应对问题、材料成型、身份与消费、传情达意、讨价还价等六个维度,探讨设计与中国社会日常生活的关系,展现出对当下中国设计不同切面的文化思考。
“日常生活中很多东西的价值都毋庸置疑,比如说医疗、金融、教育,但好像一谈到设计创意,很多人就觉得它可能仅仅与娱乐或审美有关。实际上,设计与生活息息相关,它不断地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设计的价值在中国》策展人之一、设计互联副馆长赵蓉说。她希望展览在讲述中国设计故事的同时,能把设计的能量传递给观众。
赵蓉自 2012 年起开始负责筹备招商蛇口位于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她协助招商局集团与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A) 建立合作,参与创办了综合创新文化平台“设计互联”。
设计的社会责任
此次展出的 138 件展品,涉及工艺美术、轻工业与日用品、设计脱贫、生态保护、乡村建设、城市规划、交通、可持续发展、建筑、航空航天、女性、时装、数字化、字体等近30个议题。
展览开幕现场,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面对解放鞋、摩拜单车、不同样式的手机组合成的装置等展品时,脸上往往同时表现出惊讶与惊喜。为什么这些再寻常不过的物品会出现在展览上?日常而经典的家居用品,3D打印运动鞋,使用环保面料设计的服装,很多展品让观众忍不住马上去网上搜索,希望亲身体验一下。
《设计的价值在中国》与两年前的设计互联开幕展之一《设计的价值》一脉相承,设计与现实的对话,是展览的核心议题。展览聚焦中国设计的发展历程,探索不断变化的设计价值和发展状态。聚焦中国设计师如何在快速发展和变化的环境中相互学习,如何致力于融合悠久的传统文化与创新的当代实践,并呈现他们的作品如何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创新、可持续发展和关于社会平等的对话。
设计可以承担这么厚重的社会责任吗?
英国V&A博物馆主导策划的展览“设计的价值”,借用英国V&A博物馆的馆藏,基本上是对20世纪国际设计历史的梳理。“此次我们把关注点转向了一些面对未来的议题,比如可持续发展、特殊需求、文化身份、数字化对新生代的影响等。”赵蓉告诉第一财经。
从视角上来说,展览希望能够与当下的青年群体达成连接,对一些重要的社会和国际议题进行回应。“我们从非常大的范围内梳理出六个展览维度。这些设计实践或是有助于改变社会和我们做事的方式,或是能带来一些经济和社会的福利,我们想把这些实践呈现给观众。这也是我们做为专业机构的责任。”
“我们希望更多人回归现实,从现实出发理解设计,因为设计跟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关联。”赵蓉从她的角度给出解读:“我们看到的各种产品,琳琅满目,背后都有设计,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内涵。我们之所以购买它们,并不完全是为了满足基本需求,更多的时候,是满足我们对生活的期待。谈及社会责任,设计师与使用者具有同等责任。设计师因为职业的原因会思考很多问题,有人说早醒者有时是比较痛苦的,他们意识到问题,也试图改变。”
出现在展览中的张永和设计的吉首美术馆,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吉首美术馆在保持传统廊桥的交通与歇脚功能的同时,让居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方便地接触艺术,廊桥和承载城市文化功能的公共空间结合在了一起。
“这个关于中国设计的讨论,展览只是它的开始,接下来一年,我们会做公共论坛、讲座,会编制教材。希望更多人了解中国的设计师在100年来尤其是在当代,通过很多具体的创意实践,让大家能积极地去理解文化和生活。”赵蓉说。
在她的愿景中,设计互联将不断与城市、社会互动,形成一个生态系统,不断生发出新的创造力。“城市和社会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机构的形态肯定也不是固化的。”设计互联一开始的定位相对抽象,随着实践的进程,“我们越来越能感受到作为一个在深圳的机构,我们所能起到的作用和能够扮演的更加多元化的角色。”
城市文化的可持续进化
“希望能够不断拓展设计和艺术的新的领域,给年轻人面向未来的创作实践提供更多的支持。”赵蓉说,设计互联会越来越聚焦在这个层面上。在日本建筑大师、普利兹克奖得主槇文彦设计的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不仅有展览空间,还入驻了不少创新教育类机构,堪称复合的功能,与设计互联的发展理念相应和。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的多功能发布厅“视界厅”,会做国际品牌和创新企业的活动,包括演出活动,慢慢地聚集起对创意产业、对设计和文化关注的群体。赵蓉希望这个平台上的人们能够发生一些碰撞,“大家在各行各业里去做创新,有了我们这样一个平台,就能够把大家连接起来,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过程,在跨领域的联动里,会有很有意思的事情发生。”
深圳正在掀起一波声势浩大的文化运动。第八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除了主展场,还在宝安、龙岗、龙华观澜古墟、盐田“沙头角保税区”、大鹏所城、溪涌等处设立了9个分展场,规模前所未有。这些分展场的出现,让深圳主流叙事之外的历史与现实得到进一步发掘、展示和讨论。因为双年展的介入,建筑师们也得以与政府、企业和人文社会机构深度合作,获得新的素材和视角。在这一过程中,城市的日常生活和文化获得了多元演变的空间。
政府层面一系列发展文化事业的重大措施出台,也让专业人士感到振奋。2018年12月10日,深圳市公布了“新十大文化设施”和“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名单。“新十大文化设施”包括深圳歌剧院、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创意设计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深圳科技馆、深圳海洋博物馆、深圳自然博物馆、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音乐学院等。“新十大文化设施”对标世界一流,是“体现深圳发展追求和定位的重大文化设施”。2019年12月23日,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首批项目开工。到2024年前后,“新十大文化设施”将基本建成。
对于“新十大文化设施”的建设,赵蓉觉得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城市发到一个阶段,就会在城市的内涵上,在创造精神上有追求,会有文化的诉求。我觉得这非常好,我特别期待这些大项目。”
她同时提出,讨论文化项目,一定不能只讨论建筑的建设。“文化建设肯定不只是去规划和建造空间,我希望能够同步听到更多如何可持续发展这些项目的声音,包括在专业上是否有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国际视野和思路,是否有专业的团队支持它们的可持续发展,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谈及深圳城市文化的发展,赵蓉认为,很多文化机构把国际上的展览带来国内,但与此同时,也一定要关注本地的生态。深圳人来自五湖四海,也有大量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大家对这个城市有怎样的讨论和共识?什么才是大家理解中这个城市最宝贵的东西?这就是文化。”她希望通过不断出现的文化机构的共同努力,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理解城市的发展进程和它将面对的未来。
(本文图片由“设计互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