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如期开市,在第一个交易日(2月3日)大跌后,A股持续三日较大幅反弹,本周五出小幅震荡盘整,仍以红盘收官。当前各界的关注点都聚焦在疫情的防控情况之上。究竟疫情何时出现拐点?复工节奏如何?哪些变量将对经济产生较大影响?未来又将有哪些配套支持措施出台?
对此,第一财经记者专访了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他表示,如期开市是一个正确决定,“目前海外的共识也在于,本次疫情是一个短期黑天鹅事件,对中国经济带来的是一个短期V型震荡,“市场目前的主要争论点在于下行幅度有多大、拐点何时来临。”
朱海斌认为,未来的十天至关重要,有两个重要变量需要关注——首先是2月10日以后企业恢复生产的速度,二是疫情蔓延的程度,确诊人数的拐点何时出现。“这其中又以广东和浙江两个省为代表,这两个省分别都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区(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代表,也是目前除湖北外新冠疫情确诊人数最多的两个省,两地的疫情控制状况、工厂受影响程度对全国经济的发展状况至关重要。” 目前,摩根大通的基线假设是,若确诊人数在3月上旬达到顶点,而各地工厂在2月10日后缓慢地陆续开工,3月基本恢复正常,2020年GDP增速约为5.4%左右,其中一季度为4.6%左右,二季度出现反弹,下半年基本恢复原先增长轨迹。
就政策方面,此前央行已及时为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确保了金融机构、市场免受流动性冲击,朱海斌认为未来货币政策的实效非常有限,需要财政政策来进一步纾困相关企业、个人,例如针对特定群体如中小企业提供财政特定低息补贴以及信贷担保或增信,从而大幅降低这些企业的实际信贷利率,这一降幅可以远超10bp(基点)。
密切关注疫情拐点和复工进程
第一财经:A股如期开市,市场在首日大跌后反弹趋稳,如何看待如期开市的决策?海外投资者如何看待中国股市的表现?
朱海斌:整体来说,开市是一个正确决定。金融市场不能因为一个短期的冲击就关闭,股市价格的变化反映了投资者信心和对市场的判断。海外市场目前的共识较高,就类似此前的SARS、MERS,本次疫情是一个短期“黑天鹅”事件,是外部冲击。总体来讲,它不影响整个中期的景象和市场走势。疫情现在对中国经济带来的是一个短期的V型震荡,市场的主要争论点在于下行幅度有多大,拐点何时来临。但市场目前还只能参考医学专家意见做一些假设,来预估影响程度。
第一财经:目前如何判断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03年SARS的影响有什么异同?
朱海斌:虽说都是短期的冲击,但这次跟03年的SARS还是有些不同。SARS更多是需求端冲击(demand shock),受打击最大的在消费方面,例如旅游、餐饮等,在这一点上本次疫情与其类似,包括市场上反映出来这些板块震荡最大。但另一方面,供给端/生产端此次也受到一定影响。此次,湖北及全国多地的封城,工厂延迟开工,大多晚于2月10日,因此比传统的春节假期多了一周及以上的停工期,这方面对供给端的影响是与上次SARS疫情不同的。
第一财经:本次疫情对今年中国经济最终的影响如何?有哪些数据需要特别关注?
朱海斌:要研究疫情最终对全年经济的影响,有两个重要变量需要关注:一是2月10日以后企业恢复生产的速度,二是疫情蔓延的程度,确诊人数的拐点何时出现。这其中又以广东和浙江两个省为代表,这两个省分别都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区(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代表,也是目前除湖北外新冠疫情确诊人数最多的两个省,两地的疫情控制状况和工厂受影响程度对全国整体经济的发展状况至关重要。
目前我们预测所用的两个相关假设是新冠确诊人数在三月上旬达到顶点,而各地工厂在2月10日后会缓慢地陆续开工,3月基本恢复正常。在这两个假设下对全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为5.4%左右,其中一季度预测4.6%左右,二季度出现反弹,下半年基本恢复原先增长轨迹,增速在5.7%左右。
第一财经:现在也有一种乐观观点认为,1月疫情爆发恰逢春节,本来就是停工、返乡期,这相对缓解了疫情对生产方面的影响,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
朱海斌:我并不是很认同。从我国经济增长特点来看,确实一季度相对是比较低的,工业生产、建筑等相对都是偏低的,消费则是刚好相反,一季度一般最高,其它季度占比较低。从这一逻辑上看,停工十天似乎是不会太严重,主要是消费的高峰期受到冲击。但现在问题是,节后复工的时间一直在往后推,所以生产端的影响可能加大,还不能轻易下定论。
第一财经:近期“云经济”在特殊疫情状况下逆势增长,5G、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科技产业也在远程办公、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领域意外迎来一波新热潮,如何看待疫情影响下,新经济增长点的拉动作用?
朱海斌:这些趋势会有,能够对受冲击的产业带来一定对冲,但不宜过度强调。现在我们线上的零售业在消费中占20%,与03年相比当然有大幅的提升,可能会部分抵消消费所受的影响,但目前看来,这一判断有些过于乐观,因为很多线上部分还是需要线下物流的支持,因此个人估计电商还是较难对消费有很大的对冲。而新经济也基本是保持原先已有的趋势,在疫情影响下,大幅加速的可能性不大。
财政纾困先行、货币政策实效有限
第一财经:在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您有哪些具体政策建议,是否需要在2月出台一些超预期的政策?
朱海斌:货币政策方面,摩根大通团队原先的预测是年内会有两轮降准和10个bp(基点)的利息调降,现在受疫情影响,可能会增加一轮降准和额外10bp的降息。但在我看来,降息的主要作用是在稳定金融市场情绪,对企业的帮助有限。
对实体企业来说,具体的信贷政策和财政等方面的纾困政策更重要,这方面的政策措施可以更好地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信用破产。现在央行出台的释放1.2万亿流动性,以及一些地方出台的针对企业的支持政策,包括延缓报税、延缓社保调升、发放房税补贴等,对帮助各个企业克服疫情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会比降息有更大助益。
我的建议是,当前政策应以财政纾困为第一优先,其次是在信贷方面结合央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针对特定群体如中小企业提供财政特定低息补贴以及信贷担保或增信,从而大幅降低这些企业的实际信贷利率,这一降幅可以远超10bp。
关注对全球供应链的溢出效应
第一财经:疫情对全球经济会以及全球供应链等会有何影响?
朱海斌:在SARS时期,全球经济几乎没有受到中国疫情的影响。但这一次由于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体量明显更重,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渠道上。一个是在需求端,主要是出境旅游、消费方面,中国游客当前占全球旅游消费的18%,在东南亚地区如泰国、新加坡等地的旅游经济受到的冲击则更为明显。另一方面则是在全球供应链,中国多地延迟开工可能会导致供给端受到一定冲击,例如一些韩国汽车产业,其受零部件供应不足而临时停工。此外,现阶段一些国家对中国实行旅行限制,这会对港口船运及进出口贸易方面造成一定影响,再加上当前全球经济放缓的大环境和贸易摩擦的存在,世界经济会有更大的不确定性。
第一财经:从全球市场反弹的力度来看,市场是否低估了疫情的影响?
朱海斌:未来10天非常关键。2月3日是第一波返工潮,而2月10日则是工厂复工带来的第二波返工潮,两波对应的人流加大,此后疫情的蔓延能否进一步得到控制就非常关键。
我们仍然维持对美联储今年降息一次的预测,只是此次疫情强化了这一次降息的预期,此前市场多数预计美联储按兵不动。虽然美国经济今年比去年差,但我们预计不会进入衰退。当然如果中国疫情的溢出效应加大,美国一季度的经济增速可能存在下行风险,若二季度疫情缓解,美国经济也会好转,但就反弹的幅度而言,中国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