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总是令人充满遐想,光与影,梦幻与神秘,喧嚣与寂静,一切紧密相连或是截然相悖的事物似乎都能在夜晚找到踪迹。现代城市中,尽管灯光与电力给夜晚带来如同白昼一般的光明,但依旧比白昼多了几分光彩。
如今,伴随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城市居民白天会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不像传统农业社会,会随季节性出现明显的忙时与闲时,因此,夜晚和假日成了城市居民少有的空闲时分。而在中国经济向内需性转型的当下,充分利用好假日与夜晚,也就成了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一大关键。
2019年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随后的中秋、国庆,“夜间经济”成了新亮点。游客夜间消费金额占全天比重逾三成,夜间旅游成为游客感知、体验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渠道。
《夜间经济学》一书便趁着这股热潮,成为了想要了解“夜间经济发展史”的第一本通俗入门读本。作者叶丁源(鬼虎子)从人类远古时代对星空、宇宙的向往写起,以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城市规划学等多学科交叉视角,讲述了夜间经济从源起的历史渊源、关键的发展节点一直到如今所形成的各式运营与管理模式。
书中选取阿姆斯特丹、纽约、东京、上海、长沙五个城市,着重描绘了夜间经济在不同特点、不同文化下展现的多样图景,从茶馆、酒吧、咖啡馆、文化产业、移动互联等产业入手,阐述了几大主要夜间产业支柱的优势与特征。
叶丁源指出:“夜间经济很长一段时间被大家忽略,是因为被人误解为单纯的娱乐,是属于年轻人的。大家觉得年轻人精力旺盛,白天的忙碌无法完全消耗掉他们的多余能量,于是他们需要夜晚继续释放。”但从人类身心健康和历史传统等方面考察,会发现“夜间生活是现代人类的诉求,无论对于男女老少,它都有着非常深刻的社会意义,能弥补韧性深处的缺憾”。也因此,叶丁源认为夜间经济“体积庞大到会令所有人瞠目结舌”。
商务部近期公布的数据为这一观点提供了坚实的证据:我国夜间经济市场规模到2018年已达228592.2亿元,预测随着各地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夜间消费场所的服务市场增加等,夜间经济发展规模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到2020年预计将突破30万亿元。
如今,各大城市也纷纷认识到夜间经济对消费市场的重要性,北上广以及天津、重庆、南京等相继出台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举措,并且势头正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辐射。但叶丁源认为,各个城市需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来发展各自的夜间经济,而不能一味复制其他城市的模式。
在他看来,中国城市的夜间经济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热闹的夜市,进而出现商场、酒吧、茶馆等为代表的夜生活,最后则是在这些夜间场所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为夜文化。根据时间段的不同,夜间经济还应分为傍晚6~10点的晚间经济以及夜间10点到凌晨6点的凌晨经济。不同城市根据各自特点,定位需有所差别。人口规模较小,群体较单一的城市,首要任务是保证晚间时段夜市和夜生活的稳步发展,满足主要人群晚间就餐、购物的需求;一二线大城市,在夜市和夜生活上已有一定的基础,但随着外来人口增长,更需鼓励发展多样化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充分创新的同时,也要结合一定的历史文化特色,如北京的茶馆文化、上海的海派文化等。
另一方面,科技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普及,也给夜间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选择。大数据的便利,让我们得以更好地了解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传统大而全的发展方式也应向小而美、小而精的个性化方向迈步,尤其需要考虑到未来夜间经济消费的90后、00后主力军的个性需求。
如书中所述:“一个城市的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城市经济提升的主要指标,而发展夜间经济就是要带动更多的民众参与到服务消费中去。”世界上主要的大都市都拥有着繁华且极具特色的夜间生态,夜间经济的繁荣不仅能提升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也能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因此发展夜间经济,需全方位考虑,不仅从经济领域出发,还应包含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文化集聚等多重设计与考量。
《夜间经济学》
鬼虎子著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9年9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