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诗钰
2019年各项工作进入收尾期,《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12月份以来,国家发改委集中批复了一批基建项目,涉及资金超2700亿元,较多集中在轨道交通、高铁、机场等领域。综合来看,今年以来,发改委累计批复基建项目近60个,涉及金额已超1.5万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12月19日发改委发布《关于调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方案的批复》指出,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升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服务水平,更好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发展,更好服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批注原则同意对《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5年-2021年)》,主要调整内容涉及新机场线、平谷线、丽泽金融商务区等地,项目资金达1500亿元。
12月25日,发改委同时发布了《关于新建包头至银川高铁包头至惠农段(含银川至巴彦浩特支线)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关于新建沈阳至白河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关于新建江西瑞金民用机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涉及资金分别为546.3亿元、722.91亿元、16.6亿元。
就年底发改委批复较多集中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原因,财政部专家库专家、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唐川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明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所以今明两年是《“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所定硬性目标的完成阶段。此外,《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还提出,到2020年普通铁路网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快速铁路网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基本形成“快进”“慢游”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等要求。故而,在多重任务指标之下,铁路项目必然会在今明两年进入建设发展的高峰期。
12月29日,国新未来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光瑞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发改委批复情况来看,亮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基建项目更加注重补短板和惠民生,一方面发力建设交通强国,针对大城市建设“1小时交通圈”、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工程、智慧交通新型基础设施等,另一方面加大城乡投资力度,包括农村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整治、垃圾污水处理、城市地下管网、老旧小区改造等;二是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包括以新技术为主要方向的新型基础设施成为今年投资领域新的增长点,并推出政策措施鼓励加快布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鼓励新技术创新应用。
就明年基建项目会主要聚焦在哪些领域,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0年基建投资提速或将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首先是传统的“铁公基”项目还有一定增长空间,但主要是向一些具有战略性、网络型意义的交通基础设施倾斜,遍地开花现象不会出现,投资增长幅度也会相对比较温和。其次,以5G、工业互联网、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为代表的“新基建”投资增速会明显加快。这方面社会资本的投入力度最大,关键是要进一步改善包括市场准入在内的投资环境;最后,在扶贫攻坚战进入决胜之年的背景下,一批农村基建补短板项目有可能成为一个重要发力点,如农村公路、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